NTNU

師大新聞

2021.1126

校歌新版歌詞定案 未來兩版本校歌歌詞並行

臺師大校歌新版歌詞 保留原校歌曲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1月24日舉行校務會議,決議通過「校歌新版歌詞」,經兩年多的行政程序及徵詢意見,「2021年版」歌詞定案,保留校歌曲調,重新賦詞,從人本精神出發,結合師大百年歷史、建築特色、良好教學傳統、日新又新的時空轉換,寫出青年朋友和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

未來兩版本校歌歌詞並行 凝聚各時代校友與在校生對學校的情感

校歌必定來自某個特定的時空,但必然也超越某個特定的時空。校歌新版歌詞定案後,1948年版校歌歌詞仍將保留與傳唱,期盼在共同的校歌曲調下,聯繫各時代校友與在校同學對學校的情感,一同邁向璀璨未來。

歷經兩年多徵詢意見 校務會議決議定案

臺師大的校歌誕生於民國37年(西元1948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期間,當時有感於培育師資的重責大任,由李季谷院長為校歌撰寫歌詞,並委請音樂專修科主任蕭而化譜曲。但現在已轉型為綜合大學,發展格局已超越校歌所描繪,所以學校考量各年代校友對校歌的情感,循行政程序啟動校歌歌詞修訂。

校歌專案小組主席、圖書館館長柯皓仁表示,108年5月成立「校歌專案小組」,成員包括行政單位、校友、教師、近三屆學生會會長共15人,歷經三次會議後決議,建議校歌朝曲調保留、重新賦詞方向修訂,並委請文學院、音樂學院共同合作,組成「校歌新版歌詞專家學者會議」,進行專業創作及修訂。

110年1月至7月共舉行5次「校歌新版歌詞專家學者會議」,本著「校歌新版歌詞需有高度,融入教育寓意例如對師大願景的想像,以雅俗共賞、傳唱度高、好記能通」的創作原則,由專家學者提出候選歌詞,經討論篩選後提交四個版本予「校歌專案小組」。

經過持續討論與潤飾,「校歌專案小組」挑選兩個候選版本,再由圖書館協助製作校歌新版歌詞創作說明 ( https://reurl.cc/kLyjzG ),透過EDM持續推廣;學生會則在今年10月線上問卷蒐集意見,填答有效樣本數383份,學生對兩版本支持度都接近四成。

柯皓仁表示,校歌新版歌詞參考委員建議及學生會回饋意見,修改後提出兩版本歌詞。提校務會議進行投票,最後定案歌詞為

臺師大校歌(2021年版)

木鐸鐘聲響,英才為國用,
起紅樓,立典範,沐春風。

誠正勤樸,敬業樂群在心中,
風華四季誦,樹人百年功。

青春器宇軒昂,展大度雍容;
迎向國際創新局,深耕吾土致大公。

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這首歌詞希望能從人本精神出發,結合師大百年歷史、建築特色、良好的教學傳統、日新又新的時空轉換,寫出青年朋友和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

第一段「木鐸」意象來自校徽,本校立校初衷即有「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之意。語出《論語.八佾》。而校名「師範」二字,具有「典範」的意涵。藉此表彰「師範大學」的光榮。

第二段傳承「誠正勤樸」的精神,校訓的重點,在於品德修養,全體師生教職員工都能敬業樂群,共同建立美麗的校園。而年復一年,傳承至今已滿百年,師大人的德行教化的功績,尤其值得看重。

第三段敘述師大青年士氣昂揚,敦品勵學的表現,並在青春歲月於此留下最美記憶。一方面打開國際視野的門窗,另一方面也關懷我們生活的土地,持續耕耘,努力不輟。提供莘莘學子多元學習的良好環境,進而培育人才,始終是辦學的主要目標。

第四段, 以「校歌」為主體,配合原曲邁向高亢的情緒,齊聲讚頌師大對國家社會人群的奉獻,表現師大人的榮譽感,並展現師大永續發展,努力前行的意志和輝煌遠景。

此外,圖書館並更新數位校史館校歌相關網頁(http://archives.lib.ntnu.edu.tw/c2/c2_3.jsp)如下:

一、校歌演變:新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歌(2021年版)」內容與各版校歌線上聽按鈕;

二、校歌歌譜:重新繪製歌譜,並將1948年版校歌與2021年版校歌歌詞並列呈現;

三、線上聆聽:新增2021年版校歌與臺北高等學校校歌線上聽按鈕。(資料來源:校歌專案小組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圖書館柯皓仁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