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1.1026

同慶世界影音遺產日 「客製靚聲」珍貴錄音線上公開

為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於每年10月27日所發起的「世界影音遺產日」(World Day for Audiovisual Heritage) 紀念活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於今年 (2021) 再度推出主題展覽「2021臺灣珍貴錄音線上展—客製靚聲」,向全球展現多筆臺灣音樂史上珍貴的客家音樂史料,包括來自日治時期曲盤的傳統戲曲與流行小曲,民歌採集運動時期的田野采風,以及當代作曲家的嶄新創作,期盼透過影音數位典藏,與全球分享臺灣客家音樂之美。

今年「世界影音遺產日」的主題為「眺望世界之窗」(Your Window to the World),希望傳達即便在疫情壟罩之下,人們仍能透過影音檔案,身歷其境地體驗世界各地的音聲文化、聆聽現下與過往的聲音,並與其他國際社群成員共同參與檔案的分享活動。

在德國波昂東亞研究院、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以及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等單位的共襄盛舉之下,臺師大音樂數位典藏中心策展團隊特別精選一系列深具意義的客家音樂聲軌、影像與文物,透過中、英文雙語的說明,引領世人認識臺灣客家音樂的多元發展,與其所折射出的臺灣社會史與跨國科技史。吸睛焦點包括日治時期客籍樂人演出的鼓吹樂、北管戲與廣東流行歌曲盤,古倫美亞唱片名伶純純(清香)所演出的改良採茶、國寶級傳承者賴碧霞從未問世的客家山歌清唱、民歌採集運動於美濃、苗栗等地的客家歌謠采風成果,以及當代作曲名家以客家意象為題進行創作之首演影像紀錄。

本次展覽除了展現客家人為臺灣社會的歲時祭儀、日常娛樂、民俗復振與藝術理念所演繹的美麗聲音/身影,也要紀念甫於今年七月離世的波昂東亞研究院創辦人歐樂思 (Alois Osterwalder, 1933-2021)。本次展出的部分內容,來自1960年代後期音樂學者許常惠與史惟亮所推動之民歌採集成果。隨著史惟亮1968年赴歐,因緣際會地被完整保存於波昂東亞研究院。2013年,當歐樂思得知臺灣需要這份資料,他毅然決然地將院內保存的珍貴檔案無償返還。本次展覽希望藉由展示這批檔案中的客家音樂錄音,來紀念歐樂思的無私奉獻。

有句客家諺語說得好:「口講係風,筆寫係蹤。」它的意思是:用嘴說的話,猶如風過了無痕;要記錄下來,才有跡可循。科技的進步,讓人的記憶在被歷史洪流沖刷消逝之前,得以留下更勝筆墨的聲音與影像紀錄。然而,影音檔案損壞的速度也快得超乎想像,播放影音的載體更是不斷汰舊換新。「世界影音遺產日」希望提醒世人保存影音檔案的迫切性,本次「客製靚聲」線上展覽則期望能拋磚引玉,喚起社會對檔案保存的重視,進一步普及大眾對影音遺產的接近使用,透過這些歷史紀錄,厚植吾人對現下與未來的行動。(資料來源: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

線上展覽網址: (中文) 臺灣珍貴錄音線上展—客製靚聲

(英文) Taiwanese Precious Music Recording Online Exhibition - Beautiful Sound Made by Fellow Ha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