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設計系黃心健入選Tatler亞洲文化影響力人士 跨領域結合藝術與VR
1901年在英國創刊及發行全球的《Tatler》雜誌,在最新一期的亞洲中文版內容中,推出一項全新的類別-文化清單,列出了126位定義亞洲文化的最具影響力代表人物,其中12人來自臺灣,包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跨領域結合藝術與VR而榮獲入選名單。
「Tatler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系列講述亞洲各個領域的代表人物在今年所創下最深刻的影響,這個月介紹該系列第二期-文化名單。主要聚焦在博物館、展覽、表演藝術、文學和電影等產業,在暗不見天的疫情時代,他們懷抱對生命的關懷,持續點亮希望之光,其中包括香港知名女性電影導演許鞍華、前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等。(所有名單請按此超連結)
全文如下:【2021亞洲文化影響力人士】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跨領域結合藝術與VR
早在20多年前就投入新媒體藝術領域的黃心健,擅於運用VR、動力機械及程式運算等技術創作,雖然有別於傳統的藝術媒材,但他認為,創作的核心仍不脫對人性的關照,比如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獎的《沙中房間》,就探討了生命記憶與死亡的體驗。
「VR能幫助人更有同理心。」他說,戴上VR眼鏡,觀者可以變成任何人事物,無論是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還是被屠殺的動物,都是一種打破個人身體框架的換位思考之旅,讓藝術作品不再只是被觀看,更開展出許多可能。
「以前主宰人類生命的力量是宗教和政治,現在是科技。」黃心健説。科技對人類的影響無須贅述,在疫情爆發後又更為顯著;在藝術方面,展演從線下轉換到線上,場域不再侷限美術館或藝廊,藝術家得學著如何善用網路,來找到支持自己的觀眾,然而這正是當前台灣藝術與設計教育的不足之處,他企盼學校除了教學生如何創作,亦應傳授踏入社會後,如何生存的實際思維。
放眼臺灣新媒體藝術環境,黃心健説,現在新媒體藝術人才多出身自藝術學校,雖有美學素養,卻欠缺電腦科學的專業,在受限於技術的情形下,難以創作出打入國際的作品,不過絕對有機會突破,除了培養藝術與技術兼備的創作者,亦可鼓勵藝術與技術人才合作。身兼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的他,也開始準備線上課程,把自己累積的經驗與知識,傳承給下一代。(資料來源:《Tatler》雜誌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