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科技系學生參與高中五校策略聯盟微課程 實踐中學科技領域課程及大學創新專業實習課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有感於新課綱後高中端新增自主學習課程,鼓勵學生自我探索。在科技系教授的規劃與引領下,在109年第一學期開設五校策略聯盟彈性學習微課程。本微課程提供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師大附中、成功高中及中山女中等五所高中學生,在六個週三下午到臺師大上課。透過高中端所規劃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到大學來學習機械手臂的實作與相關基礎的機電整合知識,並進而探索自我性向。
此次微課程的設計,主要從機械手臂開始,整合基本的電子電路等基本知識,並透過Arduino程式帶領學員瞭解如何透過程式使這些零件達成指定任務。接續帶領學員們實際組裝機械手臂,並透過比賽驗收成果,達成寓教於樂的目的。最後則由科技系教授帶領學員們反思過程中所使用的學習技能,使修課學生瞭解高中與大學的差異,進而協助學員規劃未來三年的修課藍圖。上課所組裝的機械手臂在課程結束後,提供修課學員一個實體作品為基礎,鼓勵他們在此基礎之上改良創新,修習進階的機電專業知識。
擔任助教的科技系廖婕茹同學表示,在教授的指引下,本次實踐在課堂上利用互動討論的教學方式,進行雙向溝通與相互學習的過程。此外本次授課搭配Kahoot!互動平台,將科技系所學的專業結合,並提供授課助教即時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方式。此外同樣擔任助教的科技系劉京昀、徐翊堯同學共同表示,有鑑於這次上課學生是來自北市前三志願的高中,對科技系學生的備課而言算是一個嶄新的挑戰。然而在這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新的可能。舉例而言:劉京昀助教在電子電路常識的部份故意設計了一個較難的任務,然而在他自己都還沒將正確程式寫出來時,就有部份高中學生可以先提供答案。
徐翊堯助教也提到,許多時候雖然他們遇到的問題,或許自己一時間想不到該怎麼解決,但透過與高中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反而透過引導技巧讓學生能自己解決問題。兩位助教共同提到,此過程中落實了雙向學習的模式,對科技系而言可謂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也實踐科技系教授所規劃與引領的Learning by Teaching 及 meta-curriculum的教育理念,而且這些理念在高中的學習者及大學學生所擔任的教授者之間,相互激盪及產生教學效益。
參與本次課程的建國中學陳同學表示,將機械手臂進行改良,變成自己上傳學習歷程系統的內容,實屬一個寶貴的經驗。此外,在這門課程前他對於自身生涯規劃的想法比較傾向就讀醫學相關科系,但在這次體驗後,發現機電整合這個嶄新的領域,後點燃了他自身對醫學與機電領域結合的興趣。
擔任這次課程召集人的梁維銘表示,自己本來就是建國中學的校友,開設這門課程本身就希望能回饋自己母校學生。除此之外,透過這個模式,將此專案與科技系至格致國中,進行英文授課以及後續將至林口新林國小利用機械手臂教授小學四年級學生運算思維邏輯的概念,顯示機械手臂開展了系上師資生的無限可能。透過這個過程,師資生得以事先學習如何設計有效課程,並透過這樣教中學(Learning by Teaching)的方式,強化自身知識技能與教學能力。此外,這樣的課程亦融入STEM與108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結合108課綱鼓勵的自主學習,除提供高中端學生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管道外,對大學端的學生亦是一個難得自我增能以應對未來職場挑戰的寶貴機會。
最後,科技系張惠婷同學表示,科技系學生從課程規劃到執行,以專案負責人的角色來進行,除了向學校爭取經費及到各高中宣傳,還有後續的教學場地與教具等的規劃與實踐,當然與新課綱科技領域課程內容的結合,更是科技系同學在規劃此活動的重點。這樣的歷程,已非傳統教育實習所能提供的訓練,因此雖然整體活動是發生在教育場域,但是很高興能在科技系的專業實習課程的大架構下,將此活動圓滿完成。(撰文:科技系梁維銘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