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烽火少年楊英風特展 一睹雕塑大師藝術創作軌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校友、臺灣知名雕塑家楊英風,致力藝術創作超過60年,一生作品超過三千件,面向廣泛,涵蓋版畫、速寫、水墨、油畫、雕塑、景觀規劃等,在世界大都市紐約、東京、巴黎、北京等地都能見到其景觀雕塑,融合東西方元素,被公認為臺灣前衛藝術倡導者,也是公共藝術先驅。
與其具有學術與創作淵源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楊英風美術館、豐年雜誌社合作推出「烽火少年楊英風紀念特展」,展出1947至1963年間,楊英風從北平回臺,於臺師大美術系求學與任職《豐年雜誌》時期的藝術作品,多為楊英風眼中五、六零年代的臺灣農村景象,主題涵括人物、動物至風景,而此時的他正背負著經濟壓力,觀眾也能夠從展覽中窺探其現實生活與藝術之間的聯繫。
3月7日德群畫廊舉辦開幕式,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臺師大吳正己校長、藝術學院趙惠玲院長,美術系主任白適銘、美術系講座教授劉國松等,以及多位藝術家與企業界重量級人士出席盛會。蕭宗煌次長表示,楊英風曾在臺灣、中國與日本成長,其藝術作品從傳統跨越至現代,使用媒材豐富,可說是全方位藝術家,對臺灣藝術界貢獻良多。他也感謝臺師大扮演關鍵角色,整合臺灣藝術史的重建與藝術家資料文獻。
吳正己校長認為,這次展覽可以深入了解楊英風創作發展脈絡,臺師大也肩負藝術教育及美術史推廣的責任與決心,讓外界不僅能欣賞楊英風不同時期的創作內涵,也見諸他從傳統到當代美學歷程中所創建的新思維。
策展人楊英風美術館館長王維妮說,希望透過特展將楊英風的創作介紹給更多年輕學子,因此決定從他師大時期作品出發,希望帶給學生創作啟發。臺師大美術系主任白適銘指出,在傳統創作領域中將數位科技融入,是楊英風老師創作的最大突破,對臺灣藝術史的建構發展極具意義。
楊英風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楊英風三女楊漢珩(寬謙法師)則提到,父親(楊英風)是臺灣藝術界重要的文化財產,基金會成立至今20幾年,除了建立楊英風數位美術館,耗時多年編輯楊英風全集共30餘冊,她將此獻給臺灣藝術界,也期許父親的創作對藝術界的影響力能夠長久延續。
豐年雜誌社社長梁鴻彬則表示,「農民之友、生產之道」為豐年社創辦主旨,雜誌中反映出臺灣鄉村在美援時代下的發展,他認為從楊英風於豐年社時期留下的作品,深刻描繪五、六零年代臺灣農村景象,不僅是珍貴的藝品,也是具有歷史價值的資料。
臺師大也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蕭瓊瑞教授為特展導覽,楊英風老師從木刻版畫到整體規劃的環境空間和不銹鋼鏡面景觀雕塑,均表現出實踐人文關懷而結合科技和藝術的天人合一創作精神。「烽火少年楊英風特展」自3月7日於師大德群畫廊展出,展期至3月25日止。(撰文:校園記者國文112林昀萱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