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USR》跨域整合、多元並進 臺師大與全球接軌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驟變時代下,社會大眾與企業機構對高等教育的期待已悄然翻轉,大學不僅是青年步入社會、踏入職場的前哨站,亦是培養學子對共生共存的社會與環境,心懷認同與責任的基地。體認社會責任為跨世代共同承擔的大業,臺師大提倡「傳承創新、成就師生、貢獻社會」三大核心理念,竭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透過教育現場的探討及培育人才,推進大學與社會的互動,奠定永續發展根基。
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的執行,臺師大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辦公室歷年來匯集校內教育、語言、人文、社會、科技、藝術與運動各大專業領域的學術及實務經驗,聯結民間企業與政府資源,支持師生進行跨校、跨界合作,並於2018年組織高教深耕計畫團隊,從「教育」、「環保」、「社會」、「國際支援」四個層面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其後,橫跨學術及行政團隊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規劃永續發展計畫方針,訂立「國際化」、「社會影響」與「傳承與創新」三大發展面向,設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辦公室」整合各處室及研究單位資源,有系統地支持各項USR子計畫的施行,並成立「永續發展中心」,持續追蹤各項計畫實踐成效,務求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回應當代社會所需。
從在地議題著手 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因應現今臺灣面臨教育資源失衡、人口結構轉變、及生態環境永續的社會議題,臺師大率先提出「深耕偏鄉教育:加廣、加深、無縫」、「高齡者長健全方位系統升級計畫-營造永續高齡友善社區」、及「SMART減塑[心]紀元-希望新生」3項USR B型計畫(注1)。
同時為順應社會變遷與需求,陸續推出「毒品成癮戒治、愛滋防治及培力」、「提升集水區居民的環保觀念及協助地區發展」、「共融『心』社區–高齡長者心理諮商之生態系統服務模式」、「落實偏鄉科學教育及加強科學基礎實驗操作課程」、「運用前瞻科技提升 新住民及其子女華語能力及雙語師資培育計畫」5項USR A型計畫(注2)。
8項計畫的實施方法是從社區著手,透過與當地學校及社群的對話,深入了解服務對象需求,將專業的學術與實務經驗、及政府與社會所提供的資源,適性地帶進臺灣本島及離島各社區,並且將成功的臺灣經驗分享至亞洲其他地區,以發揮正向影響力,從而搭起臺灣與國際社會的橋樑。
雙軌育成USR計畫團隊 創造社會貢獻
「大學在當代社會所肩負的任務,即是為社會創造貢獻;師生在教育和學習上的成就,得以從為社會創造的永續價值中體現。」臺師大校長、永續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正己認為,社會議題與社會責任具有跨世代性,而大學之於社會則扮演培育新時代世界公民的角色,提供接觸、學習、與解決問題的場域,以自身具備的跨域學術實力,號召在地居民、企業、政府一同投身社會責任,成為推動社會與環境永續發展的領航者。
文明的發展持續考驗環境、資源與人類自身的承載力。臺師大副校長、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執行長宋曜廷表示,從社會階層流動逐漸減緩的趨勢中,可觀察到許多不平等的社會現況及永續發展困境,不同於政府執行公權力或企業投注資源,高等教育單位則能為永續社會發展,提供專業人才補給,現階段臺師大以由下而上(bottom-up)、由上而下(top-down)雙軌育成模式,培育履行社會實踐的團隊。
「由下而上」模式是由各系所教授自行組成團隊,籌募資金推行計劃;「由上而下」則為學校根據自身的優勢領域,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篩選及培育具有執行經驗的師生團隊,由校方協助團隊進行橫向與縱向發展,結合校內外相關人力及資源,研擬計畫施行的具體策略,以深化執行方針、擴大實踐場域、增加與社會互動為目標,師生於實踐過程中,將會更深層地理解現今世界遭逢的變化,從而尋求共同解決人類永續發展困境的方案。(撰文:公事中心余庭翎/編輯:余庭翎/核稿: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辦公室、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推動辦公室)
延伸閱讀:臺師大USR計畫簡介
(注1) USR B型計畫:萌芽型計畫
1.計畫團隊曾執行種子型計畫,或曾執行教育部或其他部會有關服務區域產業聚落、工業園區輔導轉型、人文社會實踐、在地創新等類型之計畫期程累積達 2 年以上;對於推動社會實踐已有相關經驗但尚未成規模,為建構在地產業、文化、城鄉等發展的系統性及延續性,可研提繼續精進之具體可實踐計畫,以提升促進在地發展之量能。
2.計畫應由跨校、跨領域教師組成計畫團隊,整合跨校團隊資源能量。
(注2) USR A型計畫:種子型計畫
1.計畫團隊未曾執行過社會實踐型計畫,經過與所在地區或鄰近區域凝聚共識,盤點在地發展及產業、文化、城鄉需求議題,完成盤點議題、釐清區域所面臨的問題後,研提可具體改善、解決問題之試行構想計畫。
2.種子型計畫屬於試行構想計畫,可由單一學校之跨領域教師團隊組成個別型計畫提出申請,或跨校之跨領域教師組成整合型計畫團隊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