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20.1026

響應世界影音遺產日 臺灣音樂珍貴錄音線上展

為慶祝10月27日世界影音遺產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與文化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合作,首次採線上策展方式,推出陳達、席慕德、温隆信與葉綠娜等音樂家多筆歷史錄音檔案,重建臺灣音樂史,並透過網路向國際發聲,也反映臺灣音樂所乘載的土地情感。

影音檔案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紀錄方式,其載體卻極其脆弱。有鑑於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核定每年10月27日為「世界影音遺產日」,透過此機制提高大眾對其急迫性的警覺,並彰顯影音檔案是國家認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今年世界影音遺產日的主題為「眺望世界之窗」(Your Window to the World),意即影音遺產宛如一扇窗,提供人們得以眺望到他們無法親臨的世界角落,聆聽到那些逝去的過往聲音。每年此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與臺師大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均攜手合作,以不同形式來慶祝與分享此一重要時刻,同時呼籲國人重視影音遺產的保存。

今年因應疫情肆虐、國際交流受限,首次採線上策展方式,數典中心黃均人主任擔任策展人,使用臺灣音樂館的珍貴館藏,規劃出四個主題,分別是:「遊唱詩人:陳達」、「高歌不息:席慕德」、「國際榮耀:溫隆信」、以及「鶼鰈情聲:魏樂富與葉綠娜」。這些文獻均已於前幾年捐贈進入臺灣音樂館,並且委託中心進行了妥善的整理、典藏與數位化。

此次從3705件實體文獻,共9604筆數位檔案中精選出上百件物件,以中英文雙語完成了此一線上展覽,同時登錄至今年UNESCO世界影音遺產日活動官網,除了與全球同慶,也希望能將臺灣音樂珍貴文獻推向國際,讓世界都看見。

席慕德、葉綠娜早年錄音曝光

10月20日記者會中,展示珍貴的盤式錄音帶及黑膠唱片歷史錄音。這些珍貴錄音包括1968年由德國東亞研究院跨國捐贈給臺灣音樂館的陳達錄音,可以聽見陳達生前在恆春坐在地上,邊炊煮邊信手拈來演唱質樸的「思想起」。

席慕德則是臺灣知名女高音,曾2度被德國文化機構選派至東南亞各國巡迴演唱德國藝術歌曲,是第一位以非德籍身分參與此文化交流的藝術家,這次展出她音樂生涯各時期精選錄音。

作曲家温隆信1975年作品「現象Ⅱ」獲得荷蘭高地慕司國際現代音樂作曲比賽第二獎,錄音也將重現;葉綠娜與魏樂富為國內外知名雙鋼琴夫妻檔組合,兩人錄製「青春舞曲」黑膠唱片是兩人首張雙鋼琴出版專輯,深具時代意義。

席慕德與葉綠娜現身記者會,聽見自己早年錄音重新播出,內心充滿感動。席慕德表示,「存檔」這件事,無論是個人或是團體都非常重要,「我們在回首來時路時,才能知道我們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如果不存檔或是沒有系統的存檔,那我們所做的一切就像過眼雲煙不留下一點痕跡,或是無法有完整的交代」。

抱著「回娘家」的心情,葉綠娜也到現場分享心情,她表示,每一則錄音檔,都保留了一個時代。

臺灣音樂館主任翁誌聰表示,臺灣音樂館做為臺灣音樂的守護者,每年此刻都會以不同形式的活動響應「世界影音遺產日」,今年因為疫情,國際交流也受限,網路是全球共通的媒介,這次首次採線上策展的方式,也印證文化無國界。

策展人、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黃均人表示,人類歷史的演進,最大推力來自於前人對於生命體驗歷程的分享與傳承,「檔案」則是認識這項歷程的最佳媒介,如何妥善保存,建立管理機制來永續傳承,是許多先進國家早已凝聚的社會共識。

黃均人表示,像席慕德將自己存檔多年,完整記錄她一生戮力聲樂教育發展歷程的個人資料捐贈出來,經過專業整理,現在已經成為一份開放的公共資產,可供大眾認識與探索她在臺灣音樂歷史上所譜寫的歌唱人生,希望這個典範,可以喚起更多國人對於音樂檔案工作的認識與重視。(資料來源:音樂數位典藏中心、中央社/編輯:胡世澤/核稿:胡世澤)

2020臺灣音樂珍貴錄音線上展:
https://openmuseum.tw/muse/exhibition/67b848e4ab04b22c4bff25c6d9c57fc8#fr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