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
雙主修輔系改登記制 修習人數大幅成長
就讀臺師大 畢業拿雙學位、雙專業
臺師大鬆綁雙主修及輔系 培育學生跨域競爭力
改採登記新制首上路 雙主修輔系修習人數大幅成長
為因應社會發展、跨域人才需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力推跨域學習課程改革,雙主修及輔系門檻大幅鬆綁,由原本的甄選制改為登記制。今年首度上路,雙主修及輔系修習人數大幅成長,樂觀期望2025年跨域修習人數達全校學士班半數以上。另外,臺灣大學系統也深化跨校輔系合作,去年就有臺師大臺灣語文系學生錄取臺科大營建工程系修輔系,增加跨領域競爭力。
也就是說,學生考上臺師大後,還可以再任選一個學系念,拿兩個學位畢業,提升跨領域的能力,增加跨領域的實力。
臺師大校長吳正己強調,面對日益複雜的人類問題,已非單一學科知識可以解決,勇於跨域及創新的人才是時代所需。臺師大自101學年起,要求各學系將該系必選修課從過去90幾學分,降低到不超過75學分,並全面檢討課程架構,精實課程設計。108學年更要求各系雙主修學分數降至50以下、輔系學分數降至30以下。
雙主修、輔系與通識學分雙重採認 達到跨域引導效果
臺師大去年修訂辦法,除了全盤檢討全校共同必修科目,並要求各系調降雙主修、輔系學分數,此外,學生只要修畢各該領域規定的「第一門課」,即可逕行申請登記修讀雙主修及輔系,藉以鼓勵學生探索興趣、強化多元知能。
為提高學生跨域學習誘因,「第一門課」又可同時採計為通識課程學分,及雙主修、輔系規定學分。教務長劉美慧說,學生可藉由修習「第一門課」,探索自身第二專長,修畢後若對該領域感興趣,可進一步申請雙主修、輔系;若發現興趣不足,仍可採計為通識學分,以協助學生有效學習,觸發學生興趣探索、強化通識課程跨域引導的功能。
雙主修輔系新制 調降學分數、改採登記制
除了體育、音樂、美術等術科專長的少數科系暫時沿用甄選制外,全校學士班絕大多數學系都已推動雙、輔登記新制,包含英語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系、企業管理系及資訊工程系等熱門科系,以及其他潛力科系。
臺師大建構跨域學習環境,去除雙輔名額限制後,教務處統計,近3學年來,雙主修及輔系修習人數從107年1067人、108年1181人,109年大幅成長至1486人,顯示學生願意修較多學分,具備雙重專長。
臺師大已將跨域學習納入2020-2025校務發展計畫及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的重點指標,預期2025年修習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人數(不含教育學程),從目前的3成5提高到5成以上。
深化跨校輔系合作 共用臺大系統資源
臺師大與臺大、臺科大合作成立臺灣大學系統以來,每年三校跨校選課學生超過六千人次,106學年度開放跨校修習學分學程,108學年度開放跨校修習輔系後,臺師大共有111位學生申請跨校修習輔系,錄取66人,未來將持續深化合作關係,增加更多跨校輔系修習名額,建置跨校成績交換平臺。
其中,臺灣語文學系學生廖育辰,去年申請上臺科大營建工程系修習輔系,他說,錄取跨校輔系後,去年考量課程銜接,先讀系上課程為主,直到這學期才到臺科大修課,並加修臺師大文物修復學程,橫跨文學院、藝術學院與工學院,體驗不同學習環境,培養自我轉換與適應能力,增加多元競爭力。
廖育辰說,從小對臺灣民間信仰與傳統民俗文化深感興趣,長大後才發現「文化」太抽象,因此思考如何使文化能具體實踐,營建工程是很好的發展機會,包含古蹟修復工程與營建維護管理等相關領域,文化與營建的跨領域結合,維護文化的同時,兼具親身實作,期許未來能朝文化工程人的理想邁進。(撰文:公事中心胡世澤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