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11.0828

夏季學院跨校資源共享 師大通識課程各具特色

【校園記者國文103李蘋芬採訪報導】強化教學資源、與他校建立共同合作機制,教學與研究並重的時代來臨,臺師大不落人後,在北二區夏季學院中推出三門特色課程,老師們都曾獲選優良通識教師,與臺灣大學、臺灣藝術大學和臺北醫學大學等12所大學互通選課,盼能達到跨校資源共享的目標。

今年,臺師大開設趙惠玲老師「藝術鑑賞:台灣當代藝術與視覺文化」、陳炳宏老師「媒體素養」和張子超老師「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劉美慧主任說:「三位老師的經驗都很豐富,開設課程都是臺師大的特色課程。」值得一提的是,三位老師都曾獲選優良通識課程教師,致力推廣媒體素養教育的陳炳宏老師,更在去年獲得全國通識教育教師獎。
 
趙惠玲老師的「藝術鑑賞:台灣當代藝術與視覺文化」教授領域廣泛,課程分為四大主題:「當代藝術鑑賞導論」、「臺灣當代藝術鑑賞」、「臺灣當代視覺文化」和「小組創作」。內容更延伸至女性主義、多元文化與視覺心理等不同層面,也邀請藝術家舉辦講座,讓學生與藝術家面對面,激發不同的思考與創意。課程最大特色是讓學生參與創作,課程結束,讓學生獨立完成成果展的創作、布置與展出。藉由舉辦展覽,拓展視野,也學習如何運用有限資源,舉辦一場成功的展覽。
 
 「媒體素養」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成為積極參與媒體改革的閱聽人」,著重公民行動、媒體概論、批判監督與媒體相關議題,藉由紀錄片的賞析,帶領學生思考媒體工作者的困境與挑戰。此外,課程內容包含媒體參訪(參訪華視與公視)、業界講師拍片、剪接教學等,讓學生擁有親身體驗的機會,加深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以國際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潮流與趨勢為主要內容,全球化的潮流下,以生活周遭為起點,關心自然生態環境,並瞭解環境倫理思想對環境的影響。除理論課程的介紹外,張子超老師設計了永續校園參訪、專書導讀以及模擬公聽會的活動,讓學生實地參訪、模擬會議,應用上課中學習的知識,兼具理論與實際,提供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對於夏季學院的暑期進修,劉美慧主任表示有利有弊,優點是暑期進修是一段密集課程,學生會在期間有很好的專注力,而且夏季學院中的學生多來自不同學校,能讓臺師大學生看見不同的思考與觀點,也可以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
 
 缺點則是暑期進修屬於短期課程,上課為期約一個月,沒有充裕時間讓學生沉澱與思索,不適合選修需要長期思考的課程。最後,劉主任提到,臺師大的通識課程不斷更新與精進,例如將在100學年度上學期開設的「疾病、醫學與文明」,邀請臺大醫學院教授擔任授課教師,期待給予學生不同領域的特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