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U

師大新聞

2011.0812

生科系教授林登秋研究發現 漫步霧裡當心霧比雨還酸

     【08/12秘書室公共事務中心胡世澤報導】你喜歡溪頭雲霧縹緲的感覺嗎?妳害怕酸雨嗎?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登秋研究發現,霧的酸性,其實比雨還高,當你沉浸在雲霧矇矓的浪漫中時,可能也同時浸泡在高濃度的汙染中而不自知。


    林登秋研究發現,溪頭一年的霧日高達320天,平均每日有霧的時間,以四月最長?為18.4小時,八月最短仍有2.6小時。在這雲霧縹緲的時間裡,霧的平均酸鹼度為4.9最低為3.9,比雨水平均5.5最低4.4酸甚多。而霧中物質如硫酸根與硝酸根等酸雨中的主要成份為雨水中的8到10倍,鈣鎂等更是高出數十倍。在汙染物濃度特別高的日子裡,霧中硫酸根與硝酸根濃度更高達2800與3800 ppm 是雨水中數百倍。

    林登秋表示,霧的酸性,其實比雨還高,因為多數汙染源從地表排放,在地表形成的霧,分子顆粒小,更容易攔截汙染源形成「酸霧」,雨水在高空凝結而降,受汙染的濃度反而比霧低。

    第十屆吳大猷科學營在溪頭登場,學者帶兩岸三地學子走入大自然,台師大教授林登秋在活動中提出「沉默酸雨」議題,引發關注。

    林登秋說,民眾看到的山嵐,可能是含高濃度氫離子的「酸霧」,森林長期暴露在酸性環境,葉片表面的角質層會遭破壞,讓營養流失,光合作用能量會減弱,台灣森林生態系是否面臨類似酸霧的威脅,目前尚沒有長時間的研究。

    林登秋指出,溪頭和棲蘭是台灣目前有明確分析雨、霧酸鹼值的地區,他曾經在溪頭作實驗,測得平均霧的酸鹼值為pH4.9,雨水pH5.5;

    不僅有酸雨、酸霧,林登秋說,歐美地區有「酸雪」,「酸霧」的氫離子濃度都比雨、雪高,一個地區如果測得有酸雨,「霧一定更酸」。

    林登秋說,硝酸根、硫酸根是形成酸雨最主要的因子,雨水裡還包含納、鈣、氨等離子,有時候空氣汙染嚴重的地方,不一定產生酸雨,以高雄為例,空氣中有大量石灰,酸鹼中和之後,雨水反而酸度降低。

    林登秋建議,山區容易起霧,若一般民眾擔心酸雨問題,起霧時最好不要到山林做森林浴;山區民眾,最好穿長袖、戴帽子或斗笠,減少直接和霧氣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