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805人
圖 新聞投稿
2011-03-08
臺師大COOL Chinese團隊 服務全球華語學習族群
圖
籃玉如老師利用JoinNet、Wiki Chinese和CHEERS等多媒體華語教學軟體,服務那些無法到華語國家學習語言的族群。
圖
應華系學生透過JoinNet軟體,體驗線上華語教學實務。
圖
【3/8公關室周芳宜報導】全球華文熱,越來越多人學習華語,隨著資訊技術不斷提升,利用數位媒介進行教學成為最新趨勢。臺師大COOl Chinese研究團隊,利用JoinNet、Second Life、Wiki Chinese和CHEERS軟體等多媒體華語教學方式,服務那些無法到華語國家學習語言的族群,未來若能成功複製此教學方式,市場將十分可觀!

服務學習課程 體驗線上華語教學

       JoinNet是由教育部成立的免費平台,在此平台開立的課程,只需要一副耳麥和一個網路攝影機,對於有興趣學習華語的外籍學生們而言,JoinNet免費又容易操作,且不用花錢出國就能在家裡學中文。

       為了培養系上學生具備專業華語師資的能力,應華系籃玉如老師利用服務學習課程,教導修課學生進行遠距華語教學,透過JoinNet軟體體驗線上華語教學實務,學生不僅可結合專業,同時也能體驗從服務中學習的真諦。

       這堂課最主要的目標在培養學生的線上教學能力,在正式服務前,修課學生必須經過培訓,熟習Moodle平台和JoinNet軟體,小組成員及老師一同討論教材及教學內容,並於教學前進行試教,雖僅是服務學習課程,過程卻絲毫不馬虎。

       上學期與中山大學合作,課程以生活華語為主,主題扣緊外籍生在台生活所需學會的日常對話,例如購物、點餐、訂房、結帳等,利用自行拍照或錄影的數位教材教學,外籍學生反應良好。

       這項服務學習課程已施行一學期,第二學期的課程已熱烈招生中。即使課程要求嚴格,很多應華系學生繼續加入第二學期的服務課程--種子華語師資培訓,甚至有人受到啟發,立志將來要當一位「線上華語老師」。

       籃玉如指出,這學期課程與校內國際事務處合作,希望服務在臺師大唸書的外籍生,教學內容除「生活華語」外,也將擴充「校園華語」和「流行華語」,幫助外籍生更加融入臺灣生活,每種課程每週皆有四個時段供選擇。

Wiki Chinese 提供跨國籍、跨文化學習平台

       應華系還開發了Wiki Chinese系統(http://wikichinese.ice.ntnu.edu.tw),提供跨國籍與跨文化的學習平台(Cross Culture Awareness Platform for Chinese Learning),加入web2.0的概念,使用者也可以提供內容,幫助各國學習者們瞭解華人文化,並且可讓學員們分享學習心得及跨國籍文化學習交流。

       該系統自2010年6月20日正式上線之來,短短半年時間,已有26個國家的會員註冊,包括越南、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巴西、瑞典、芬蘭等,以及超過1500人次的訪客,目前並與國外大學洽談合作中。

       籃玉如表示,學習語言就是學習文化,如果不瞭解當地文化,很容易發生「說錯話、表錯情、送錯禮」的窘況。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不能光靠課本上的內容,由於文化差異,各地有不同的民俗或常用語,都是課本上學不到的。

      WikiChinese上包含社交禮俗、文化SOS、文化地雷與聊天室四個項目。華語學習者申請帳號成為學員後,參與此華語教學網頁的建構,貢獻個人所學或是提出跟華語文學習相關的疑問,許多文化學習上的疑問,亦可來此尋求解答。

     「社交禮俗」單元根據日常生活中最常碰到的各種情境狀態分類,包括介紹、寒暄、稱謂、邀請、詢問、宴請、祝賀、拒絕、批評、慰問、電話交際、聚會交談、拜問與接待、送禮與受禮、送行與迎接、讚美與接受讚美等。每個項次內又包含數個腳本,由台師大國語中心教師團隊根據教學經驗,將外國人在華生活經驗、對華人文化的困惑,編寫情境對話。

      「文化SOS」則提供文化學習者一個發問交流之處,學員在這裡可針對他們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種狀況,舉凡婚喪喜慶、節日或習慣用語等文化方面提出疑問,發問者的國籍將會顯示在頁面上,學習者可依照發問者的國籍文化彼此交流、解答對方的問題。

       每個文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人不清楚或無法理解的禁忌,「文化地雷」主要為各國文化禁忌或忌諱的交流地。例如有人在這邊詢問婚禮祝賀詞,在臺灣我們喜歡恭賀新婚夫妻「白頭偕老、早生貴子」,但美國人或德國人認為這是個人隱私,並不喜歡這樣的祝語;又如臺灣人有時會直接問人薪水,但在國外卻被認為觸及隱私、很不禮貌。

CHEERS軟體 幫助有效自學華語

       對於無法親自到華語國家學習漢字的外籍人士來說,應華系所開發的CHEERS軟體(http://wikichinese.ice.ntnu.edu.tw),以華語文學習搭配電腦數位科技,還可用手機下載內容隨時學習,是一套相當好的自學軟體。

       由於漢字無法直接從字形推知其讀音,也無法從字形直接了解其字義,對於從小學習拼音文字的歐美學生來說,其母語背景完全無法在漢字學習中提供有效的正遷移。然而是否建立正確漢字詞彙,將影響後續閱讀、口說等發展。

       為建立正確的漢字觀念,了解漢字的構造演變,本系統整合多項參考資料,找出最基本的150字,利用現代數位的科技手法,分析出最常見的50個部首,再根據這些部首延伸100個常用的字,瞭解字形演變特色,幫助華語學習者熟悉漢字的結構與意義。

       本系統預計將擴充至800個基礎漢字,並據以發展出部首、漢字、詞彙、語句、對話等教材,結合圖像、動畫、音檔等多媒體素材,提高學習者的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已有千年歷史的古老漢字和中華文化,更能活用在生活之中。

       此外,這套自學軟體也可自行設定學習計畫,提醒學生多久該完成某一階段的學習任務,解決一般人自學語言常見「持續力不夠」的問題。

3D學中文  Second Life華語課程

       根據社會建構學習理論,語言的習得是「互動」,透過真實情境的互動,更能加深學習效果,以溝通為主的教學需要語境支持,但若非學習者親自到華語國家卻很難體會。透過與中央大學Second Life研究團隊的合作,籃玉如將社會互動之合作學習活動結合Second Life中的3D情境,提供外國學習者彷如置身於現實世界的華語學習活動。

       Second Life華語課程的教學對象以國外學習者為主,主要目的為實踐理論的華語教學。「同儕間有意義的溝通及社會互動」可以幫助外國學習者語言華語,Second Life華語課程正驗證這項理論。

      以方向這個單元為例,第一堂課首先「訓練學生基本能力」,學習「上」、「下」、「左」、「右」等方向詞彙,以及「往(方向)」的用法;第二堂課利用前一堂課所學來「執行任務」,例如引導或聽懂同學的指令(左轉、往前直走、右轉等),在虛擬環境中拿到物品。最後一堂課是「合作學習」,學生必須整合所有學過的東西,一同合作完成老師給的任務,例如尋寶遊戲,學生在此單元透過各人小任務拿到線索,再根據線索討論出禮物所在,因此學生唯有徹底瞭解課程所學,才能完成任務。參與課程的外籍生皆給予課程高度的肯定,並期待參與新的課程。

媒體露出彙整

報導日期

標題

新聞來源

2011-03-09

  臺師大推數位互動教學 助外籍生學華語

青年日報

2011-03-09

  華語文教材分級 有利國際接軌

青年日報

2011-03-09

  影片建構情境 線上學華語更夯

聯合報

2011-03-09

  化身虛擬人物 線上學華語

國語日報

2011-03-09

  3D華語互動教材/老外學華語 百場景上線

自由時報

2011-03-09

  3D互動情境 外籍生線上學華語

人間福報

2011-03-08

  線上互動平台 學華語像玩電動

中央社

2011-03-08

  華語熱 台師大線上學華語 學社交

中廣新聞

2011-03-08

  3D教學、Wiki解惑 華語教學「超酷」!

中央廣播電台

2011-03-08

  華文熱 台師大發表外籍人士學習華語系統

飛碟廣播電台

2011-03-08

  師大研發小幫手 華語輕鬆學

台灣立報

2011-03-08

  中文夯 台師大推線上中文教師

台灣醒報

2011-03-08

  建構3D情境 教老外學華語

聯合晚報

2011-03-08

University takes aim at Chinese language market with online service

中央社外文新聞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