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786人
圖 新聞投稿
2011-01-03
天文觀測的第一件事 如何閱讀天文科普書
圖

【校園記者鄭羽珊/採訪報導】2010年的最後一天,臺師大圖書館舉辦了「如何閱讀天文科普書」講座,特別邀請本校地球科學系傅學海副教授擔任主講人。演講於下午三點整在圖書館八樓會議室舉行。以《天文觀測的第一本書》為例,教導讀者天文科普的基本知識,也引導讀者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

    

    傅學海教授認為,每個人都應當培養閱讀的興趣。藉著閱讀書報雜誌,才能夠了解社會脈絡。他特別強調「人生因閱讀而豐富,因閱讀而有了深度與廣度」。閱讀後,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他人,在分享的過程還能享受得到新知的樂趣。而在閱讀過後,最好能自己動手做,或將所學實際運用至生活中。比方說,閱讀食譜後著手練習,才能確定食譜中的知識已記在腦中,自己已內化知識。

 

     而一般非天文相關科系的學生,若欲拓展自己閱讀的廣度,首要做到的便是對陌生的領域別感到恐懼。傅教授認為,平常生活裡仔細觀察自然,多看看、多走走,或者自備相機拍攝自然景物,都是訓練自己延展興趣的一種方式。天文科普書,也可以和文學等各領域結合,是可以實際運用的一門學問。就像蘇東坡在〈赤壁賦〉中寫到「七月既望」,表達時值七月十六日。然而,透過今日科技研發的電子星圖,卻發現當時夜空看不到月亮。文學中的場景並不屬實。

 

    傅學海教授推薦三本不同層次的書籍供大家閱讀:《宇宙的寂寞心靈》、《台灣觀星地圖》及《天文觀測的第一本書》。第一本為知識性閱讀的書籍,偏重理論、較艱澀。閱讀知識性的書籍,教授建議讀者重覆閱讀,因為每次看都可有不同的領悟。第二本書籍《台灣觀星地圖》屬於需要讀者「動手做」的書籍,與食譜同類。最後一層次則是知性與玩樂的書籍,例如本次講座的題材《天文觀測的第一本書》。內容並不會太艱深,是提供初學者閱讀的書籍。為到達「因閱讀而有了深度與廣度」的地步,教授告訴我們應當對「同一主題選讀多一些書」。他也提到「現代的社會不閱讀即落伍,天文科普尤其如此」。

 

    最後,教授鼓吹大家著手進行「城市天文學」。只要人手一台相機,就能捕捉天文脈動,將轉瞬即逝的美景凝結成永恆的記憶。演講結束後,現場由教授抽出五位幸運觀眾,各獲得教授所著的《天文觀測的第一本書》。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