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中日戰爭、國民政府遷台、赴美念書,到成為知名大氣科學家,鄭均華在國際電話的另一頭,依然是個中氣十足,對細節掌握透徹,完全感覺不出是個年過八旬的耆儒。聽到摸骨師對鄭均華的三個預言,似乎可以預見他不凡的人生,而他如同自己研究的小水滴一般,展現獨特卻精彩漂亮的一生。
出生於1929年中國最黑暗動盪的年代,沒有成為艱苦世局的犧牲者,卻成為時代的創造者,這麼描述鄭均華一點也不為過。籍貫河南開封,祖輩代代務農,父親鄭震宇以農家子身分考上省上唯二的公費生,除了就讀北京師範大學,而後並到政府機關做事,與同時期難以翻身的農民相較,讓鄭均華出生就有良好的教育機會。
年幼的鄭均華雖然處在世局動盪的中日戰爭,隨父親與國民政府牽都四川重慶,他如同繼承父親的資質一般,中學時便考取了全中國最優秀的南開中學,包含往後的中國重要領袖周恩來、溫家寶,都是這所學校培養出來的。鄭均華說:「我這輩子就是因為我進了南開,把我訓練出來了。」當時要在南開中學念書非常難,嚴格的升學控制,每年刷去五分之一的學生,畢業的時候連原本入學一半的學生都不到,也因為這種菁英的培養方式,奠定鄭均華往後人生發展的基礎。
中日戰爭結束,鄭均華隨父親回到南京,考取當時最好的金陵附中又升上金陵大學,但共軍南下,鄭均華在戰火中離開中國大陸來台,那天正好是共軍包圍上海的前一天。
摸骨師三預言精彩人生呈現
在南京時,有一天一位目盲的摸骨師來到鄭家,對他的家人說:「這個孩子將來和別人很不一樣。」對鄭均華的未來作了三個預言。
摸骨師的第一個預言,就是鄭均華將來會遠走四海。剛來台的鄭均華與家人日子非常辛苦,從小就喜歡拆解電子器件與攝影的鄭均華,考取師大理化系,有公費的支持,讓鄭均華得以繼續念書。
師大時期,鄭均華就是校內風雲人物,熱愛參與學校活動,不但大一的時候就代表師大,參加首次救國團大專學生代表到金馬前線勞軍,在校期間也結交了白景瑞(藝術系)、劉方剛(歷史系)、李子達(李行,教育系)等往後港、澳、台的大導演,共同經營話劇社,鄭均華擔任的就是後台主管,管理燈光、音效。
鄭均華也被當時的臺師大校長劉真賞識,在所有師大生都必須分發到校外實習,劉真校長卻獨獨要求鄭均華留校服務,協助籌備視聽教育中心,為中小學教師做視聽教育訓練。鄭均華說:「我在學校的時候就很多人知道我,因為我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
從師大畢業的鄭均華非常吃得開,他曾在美軍顧問團做事,薪資是當時教授的兩倍以上,但他卻不滿足於現狀,決心到美國深造和工作,家境清寒的鄭均華,向朋友借錢買機票,口袋只有50美元,就到美國打天下。
赴美暑假打工日工作15小時
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念書的鄭均華,先後三個暑假到紐約做過洗碗工、服務員,從早上工作到清晨,每天工作15小時,努力賺取生活費。鄭均華積極、苦幹的態度,不但讓他得到老闆的賞識當上服務長,也看到他成就往後人生的個人特質。
摸骨師對鄭均華的第二個預言,是他將來會研究很小的事物。就讀佛羅里達大學物理系的鄭均華,曾經擔任當時的氣象系主任,火星大氣專家賽梅爾•海斯博士(Dr. Seymour Hess)的研究助理,協助設計美國太空總署測量火星大氣中「水蒸氣」的精密儀器,這次的經驗,他體會到人多複雜的因素,他發誓以後做自己一個人就能做,而且可以自由發展的工作。
當時鄭均華的研究讓他遍讀「人工降雨之父」文森特˙夏爾法(Vincent Schaefer)的文章,讓他對夏爾法的研究非常感興趣,於是主動寫信給夏爾法,最後直接轉學到紐約奧爾巴尼大學,到夏爾法的大氣科學中心念書與工作。1966年,鄭均華成為夏爾法的科研助手,雖然每週工作10小時,時薪只有$1.25美元,但鄭均華認為這是機會,即便做的只是雜工,但他卻要求自己事事都要處理得漂漂亮亮。
認真、積極毫不馬虎的態度讓他得到夏爾法的肯定,後來夏爾法請鄭均華幫忙成立「大氣粒子分析實驗室」,鄭均華說:「我成立的實驗室,大概是全紐約最棒的實驗室。」鄭均華不但得到夏爾法的信任,在研究中心工作32年,第7年就得到終生職,非常不容易。
剖析三水珠名聲享譽國內外
在這個實驗室裡,鄭均華發表了三個重要的水珠子研究,並被其後研究水珠的科學家一一證實。首先是和夏爾法一起做的「雲水珠」研究,以「霜凍表面帶電冰粒子的釋放-1971」分析冰凍水滴、小冰珠以及冰雹,這項研究解釋雷雨雲朵中的電荷是如何產生,這項研究受到紐約時報、倫敦時報、俄羅斯電視台的報導。
1987年到1989年期間,鄭均華與清大胡紀如教授發表了另一個「酸水珠」的研究,證實火力電廠排放的煙塵會催化水滴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硫酸,形成酸雨,在1995年加拿大EPA證實了他們的發現。
最後一個是「鹽水珠」的研究,鄭均華和大氣科學研究中心的同事們,發現海鹽粒子是空心的,而非像人們以前所認為的那樣是堅固的,海洋的表面吐出氣泡,由此產生水中的海鹽微粒。同時,鄭均華還注意到,海水狀態轉變的時候,釋放出含硫的粒子,在全球硫化圈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這些發現在1997年被德國氣象研究所的科學家證實。
研究成果登載15本百科全書
鄭均華的研究結果,不但被刊登在超過30本國際知名期刊如「SCIENCE」、「AIR POLLUTION CONTROL」& [ ANALYTICAL CHEMISTRY] 等封面,並被登錄在15個百科全書。鄭均華說自己的研究都是以圖片發表,不像其他科學家用數據的方式,所以特別受到青睞,他說:「我做事就是要做的漂亮,要做的最好,人家做不出來,我要做的出來。」
摸骨師對鄭均華的最後一個預言,是他將與一位金髮碧眼的女性結婚,也正如命理家所說,鄭均華在1961年與來自愛沙尼亞的麗達•薩特(Leida Sutt)結婚。
有著如此精彩人生的鄭均華認為,做事的態度就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到最漂亮,一定要做精彩才發表出來。對臺師大學弟妹他建議,要發展自己的東西,聽從師長的指點而不是刻板的死讀書,要動腦思考,親身去做,讓自己與眾不同。【撰稿/莊雅婷、影片/侯順耀】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