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3教育研究中心提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積極回應國家重大教育改革,特自2001年起籌組「教育政策研究小組」,以隨時提供教育改革建言,並落實教育專業發聲。近來,十二年國教政策的內涵與發展,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為求廣泛瞭解專家學者及民眾的意見,本校特分別辦理「十二年國教民意調查」與「十二年國教系列論壇」。在民意調查上,以台灣地區20至55歲的民眾為訪問對象,本次調查時間係於民國96年5月2日至5月7日間進行,共計完成1,069份樣本。而在十二年國教系列論壇方面,參與人員包含專家學者、教育行政人員、教育實務工作者、中小學教師、家長代表及研究生等共計超過250人次。分別提出民意調查研究結果與十二年國教系列論壇之政策建議。
壹、民意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多數民眾知道政府將於今年推動12年國教政策,但不清楚確切作法
約有七成七(77.3%)的民眾表示知道政府將於今(2007)年推動12年國教政策,顯示此一政策受到民眾高度關注。但是,當進一步詢問民眾對於十二年國教確切作法的認知情形時,發現將近八成(79.9%)的民眾,不瞭解相關的內容。
二、除了學區劃分決定入學與就讀社區高中兩項外,民眾對於十二年國教相關配套措施皆相當支持
針對教育部研擬的十二年國教相關配套措施,逐項詢問民眾之意見,因學區攸關學生所入學就讀的學校,對於學習權益及學習成就的衝擊較為直接,民眾對此作法較為質疑,除「以學區劃分的方式來決定學生入學的學校」(46.3%)及「讓國中畢業生不用考試就可以進到社區高中就讀」(51.5%)此兩項的支持情形較低外,其他各項配套措施皆可達到七成以上。包括有:「補助家境不好且就讀私立高中職的學生學費」(77.0%)、「在民國98年讓百分之八十的高中職學校可以做到優質化」(75.0%)、「辦學品質不佳的學校讓它停辦」(76.5%)等。特別是「辦學品質不佳的學校讓它停辦」一項,表示「非常支持(52.6%)」者即有高達一半以上的民眾,如果加上「還算支持」者,高達七成七左右,此亦顯示當前高中職學校的辦學品質方面,民眾認為尚有改進之必要。
三、民眾對於十二年國教政策教育目標的信心普遍不足
政策目標乃是政策規劃與實施的終極關懷,事涉政策成敗及效益,若是政策目標不能受到民眾的信服或者無法確切達成,可謂事倍功半。針對教育部所研擬之四大教育目標:「1. 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2.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3. 舒緩國中生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4. 平衡城鄉差距,降低教育落差。」無論是哪一項政策目標,皆有高達五成的民眾,抱持負面的態度,分別是:「可以提升人民的素質和增進國家競爭力」(57.6%)、「讓各類學生所享有的教育機會和資源較為平等」(54.1%)、「降低學生的升學壓力」(57.6%)及「平衡城鄉差距,降低教育落差」(58.5%)等教育目標,皆存在普遍信心不足之現象。
整體而言,民眾對於配套措施表達支持的意見相當強烈,表示相關配套措施的研定,可以獲得民眾的認同。只是,當進一步詢問民眾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達成相關配套措施之信心程度,則發現將近六成(59.0%)的民眾對此抱持著悲觀的態度。亦即,民眾肯定相關措施的研擬,然而對於這些措施的落實,抱持高度不信任的看法,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對政策推動的決心和能力,尚有進展的空間。可見,對民眾而言,政府高舉的政策目標,能否獲得實現,尚處於未定之天,如何重拾民眾對於教育政策執行成效的信心,亟待正視。
四、民眾對當前推動十二年國教政策的時機持存疑的態度
政府在進行政策溝通及輿論回應中,不斷地表示「經過長期的規劃,現在已經是推動12年國教的適當時機」,可是本次調查發現,民眾對此看法有所歧異,雖有四成三(43.0%)的民眾認為時機適當,另一方面,仍有高達半數以上(51.6%)的民眾較傾向於認為目前並非適當時機。這樣的意見更直接反映在政府應當先就九年義務教育的問題,加以釐清及解決後,再談辦理十二年國教(80.6%),以免存在治絲益棼的顧慮。易言之,民眾持著高度理性來判準政策實施的適當時機,十二年國教此項重大國家教育政策,若時機選擇不當,恐有損政策美意。
據此,本調查進一步提出相關建議,說明如後:
在認知方面,民眾普遍知道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即將啟動,對於確切的政策內容,則仍處於不知悉的狀態者為多,此方面,有賴於針對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的對象,展開宣導,讓民眾獲得相關訊息。對於配套措施的意見上,本次調查發現高達七成七的民眾認為應該予弱勢學生學費補助,可見維護弱勢家庭和學生的學習權益,具有普遍共識。民意趨向上,認為高中職階段弱勢學生的教育機會和資源之分配,應符合公平正義的精神。民眾對學區劃分的意見有所歧異,此方面有待將政策規劃更明確地與民眾進行溝通為宜。辦學品質不佳的學校應該將其停辦的意見,在本次調查中強烈地獲得贊同,換言之,除了由高中職優質化途徑提升教育品質外,另一方面,對於辦學品質不佳者的停辦,亦需展開,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健全高中職學校的辦學品質。
針對教育政策改革的信心方面,此次調查發現民眾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相關的配套措施予以肯定,只是碰觸到政策信心議題之際,在四項教育目標及配套措施的整體信心上,普遍未有正面的觀感。教育行政部門實有必要強化政策執行的決心和能力,以徵公信。對於推動時機方面,雖然政府部門認為十二年國教業經長期規劃,已是推動的適當時機,卻仍有五成民眾不贊同,且民眾期待於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前,應先處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問題,顯示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審慎考量教育政策的實施期程與優先性,不宜在民眾對政策實施時機尚有疑義之際,就貿然實施。
貳、十二年國教系列論壇之政策建議
一、定位
(一)盡速修訂「國民教育法」等相關法規,賦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完備的法令依據。
(二)當前階段正名為「發展與改進後期中等教育計畫」,作為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先期作業。
二、師資課程
(一)根據標準本位進行師資再造,以提升高中職教師專業素質。
(二)規劃「六六一貫課程」,訂定標準程序進行課程重整,以加強中等教育試探、分化、準備的功能。
三、入學方式
(一)基測應逐步由主導轉向輔導,強化對不同能力層級學生的安置作用。
(二)入學與評量方式的制訂宜適性與多元,以達到適才適所的理想。
四、學區劃分
(一)學區劃分參照中地理論,形成自然彈性學區制。
(二)高中、高職與綜高均衡發展,確保學生教育選擇權。
五、經費
(一)檢討高中職優質化經費補助及目標的關聯,並評估學費補助對非明星高中職的衝擊。
(二)釐清十二年國教歸屬中央或縣市政府權責,並正視財政資源患寡與患不均的九年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