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694人
圖 新聞投稿
2009-12-22
影音》表藝所「燦星行政計畫」 為藝文界找未來方向

【12/22校園記者國文系王嬿婷報導】98下半年度,經濟逐漸復甦,但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次數並無明顯增加,如何有效高提整體社會文化風氣,今天表演藝術研究所發表「燦星藝術行政計畫」期中成果,為藝文界找出未來發展方向。

每一位藝術工作者,都有如天上耀眼的星星,表藝所期待藉此計畫喚醒民眾對藝文活動的熱情,提供星星們發光的舞台,因此將此計畫取名為「燦星」。

期盼寒冬後的春天,表藝所與台北愛樂合作,針對從今年九月起觀看表演藝術活動的觀眾,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不同社群、經濟、教育背景的民眾,對藝文活動的參與狀況。

下午表演藝術研究所林淑真所長、何康國教授與台北愛樂執行長劉葳莉女士,在福華藝廊發表燦星計畫目前的進度與成果,調查顯示國內觀眾觀賞藝文活動的次數平均一年4.5次,每月花費500~1000元購買票券,然而整體表現仍不樂觀,有高達四成七的觀眾每月藝文支出甚至不到500元。

藝術人才何去何從,國內培養藝術行政人員的系所,多半會提供實習機構的課程,但學生畢業還是難以找到工作,原因並非缺乏專業,而是國內市場已面臨飽和,整體藝文風氣不興盛,固定客源少,不論音樂、舞蹈或戲劇等表演單位,因市場收入難以跟成本平衡,負擔不起專職行政人員薪資。

就業市場左右學生科系選擇,如此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對學界、產業界都會造成影響。

燦星計畫採用樣本甲,包含陽光台北交響樂團、木樓合唱團等中小型演出團隊,與樣本乙(愛樂劇工廠大型規模表演團隊)的問券數據,從受訪者的年齡、教育程度、每月平均所得、最喜歡的表演時段等多方面下手,歸納出25歲以上觀眾比青年學生平均欣賞表演藝術的每月花費高,而沒有走入音樂廳習慣的人,通常是被動的去參與。

學生購票觀賞藝文活動的數據不高,多數在老師指定、報告需要或親友推薦下,才會關心文化產業。有無受過藝文專業訓練,也是影響參與程度的因素,從小受到藝文薰陶的孩子,長大後比較會主動關心身邊的表演資訊。

民眾得知藝文訊息的方式來自口耳相傳、網站、新聞、雜誌、電台、電視節目的介紹,目前電子化DM、郵件的寄送比例也逐漸攀升,而最有效的宣傳方式,還是「社群經營」,由穩定的觀眾群向外推薦,達到最廣而好口碑的宣傳。

藝術行政或經營的工作主要是為表演者提供專業建議以及行政服務,不論表演者是個人或是團體,行政經理人的角色不論主導或是配合,其目的都是要使得表演順暢、票房提升,使專業表演者能夠無虞的在專業上揮灑。

表藝所期許搭起業界與藝術行政人才之橋樑,建立完善SOP營運機制,持續追蹤表演藝術動向,活絡表演藝術市場,讓現有專業性強,但經費有限的表演團體,在燦星計畫的協助之下,能持續活躍於舞台。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