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389人
圖 新聞投稿
2007-06-01
61校慶 頒授田家炳先生名譽教育學博士
圖
田家炳先生長期致力教育義舉感人,臺師大
頒榮譽教育博士
  【6/1公關室提供】表彰香港實業家田家炳先生長期致力教育事業,於兩岸三地捐資興學之義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五日特於61周年校慶大會上,頒授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鼓勵師生效法田先生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精神。
  田家炳先生,1919年出生於廣東梅州大埔縣銀攤村,父親以經商為業,平生急公好義、濟貧恤孤,母親具備傳統客家婦女美德,為人純樸務實、克勤克儉,在良好家訓教誨下,田先生自然養成潔身自愛、刻若自勵、慈悲為懷、樂善好施的品格。1935年,田父溘然長逝,年僅十五的田先生不得不忍痛輟學、毅然挑起家庭經濟重擔。1937年,他離家前往越南創業,然1939年因日軍佔領汕頭、瓷土生意受挫,轉往印尼萬隆投靠兄長,1945年日本戰敗,田先生把握商機、致力橡膠加工業,到了1951年,已經成為雅加達知名青年工業家。
  1958年,印尼醞釀排華浪潮,田先生亦然決定結束如日中天的橡膠事業,移居香港,他看準香港發展國際貿易的條件,權力拓展塑膠料薄膜並扶植下游加工工業,1960年「田氏工業城」已經名震香江,田先生從此更獲得「人造皮革大王」之美譽。
  1982年,田先生成立「田家炳基金會」,以「安老扶幼、興學育才、推廣文教、造福人群、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宗旨,二十多年來,三十多所大專院校、四十多所中學和數百所醫院、道路、橋樑、鄉鎮圖書館受惠。而在眾多善舉之中,田先生更獨鍾教育,因為在他的觀念中,興國之道在於人才,人才培育更始於教育,要辦好教育,首重作育英才的教師,發展師範教育特別重要,故資助大陸北京師範大學在內38所師範教育學校,並捐助大陸教育部建設「高等師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田先生對教育的關懷視野不光僅集中香港和內陸,也捐助澳門大學和台灣的交通大學,並擴及英國、新加坡、美國等,只要有需要的地方,他都願意奉獻。
  事實上,田先生在香港並非富豪,但他捐資比例之高、捐贈項目之多、範圍之廣令人敬佩。2001年他為了資助大陸大學、中學,不惜在香港房地產最低潮時,變賣住了37年、原值逾億元的心愛豪宅,與夫人搬入小公寓,得款5600萬港幣全部捐出;2004年在過份負擔內陸捐款下,向銀行借款600萬港幣捐助香港理工大學和城市大學;2005年為擴大捐資,再度將13萬平方米、高24層的田氏廣場以低於市價售出,得款三億港幣捐給數十所大學和中學,這種寧願負債,仍然一本初衷捐資助學的精神,在金錢掛帥、物慾橫流的濁世,田先生的精神和行動格外值得推崇。
  田先生平日生活簡樸、不敢稍有浪費,事事低調,避免社交應酬,但為了捐資事業,儘管年事已高,卻樂於走遍大江南北,只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真正的田家炳,也勉勵大家重視慈善公益,收拋磚引玉之效。他經常要求基金會不標榜捐贈金額、甚至刻意避談,因為在他的觀念中「善欲人見,不是真善」,唯一希望就是受贈單位能夠體諒他的苦心,重視他為捐資竭盡所能的精神,珍惜每一分捐資、服務社會。
  田先生年少因為父喪而輟學,但他深知教育對個人成長和事業的重要性,篤信人生最大價值即為奉獻,多年來義無反顧致力捐資教育,並與青年學子交流對話。每年他都固定至香港兩所田家炳中學為畢業班同學上「最後一課」,也經常到各校勉勵獲得田家炳基金會獎學金學子,儘管他患有咽喉炎、不宜多講話,但他每次看到學生都會情不自禁親切交談,田先生的風範也讓所有學子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田先生的義舉和精神,可以說是真正教育家的典範,表彰他對教育的貢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六十一週年校慶,特別邀請田家炳先生蒞校,頒授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並接受全校師生敬意。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