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853人
圖 新聞投稿
2009-10-13
影音》設計所巧思 活化原鄉產品打造商機
圖
圖
圖

  【10/13公關室胡世澤、莊雅婷報導】文化創意產業,使原住民傳統文化有了新生命。臺師大設計研究所40名學生,上學期到北橫支線上的奎輝、嘎色鬧部落,他們從台灣原鄉特色出發,以文化加值方式規劃、包裝與行銷,開發實用兼具收藏價值的商品,讓人愛不釋手。

  位在桃園縣復興鄉的北部橫貫公路支線118縣道,因連接馬武督至羅浮兩地,又稱「羅馬公路」,公路兩旁的奎輝、嘎色鬧部落,依山傍水,自然生態景觀優美,住著泰雅族原住民,但很少人知道這兩個部落,無法打開知名度。

  臺師大設計研究所張柏舟教授今年3到6月,透過他曾任教新竹教大的學生、在奎輝國小教書30年的呂淑芬老師牽線,結合他授課的「視覺傳達」課程,帶領日間班和在職專班學生共40人,多次拜訪奎輝、嘎色鬧部落,發揮所學。

  「視覺傳達」課程中,日間部、在職專班各有20名學生,分別到奎輝部落、嘎色鬧部落,他們依照專長來分工合作,分成歷史文化、海報設計、形象設計及繪本等4組,結合商業設計概念,巧妙運用在原住民傳統文化上。

  例如,王淑娟、王祖顯、李懿宸、沈慶倫、邱秀玲、林仁義、胡瑞娟、陳琬雯等多名學生,深入嘎色鬧部落,訪談多位地方耆老,進行田野調查及找出地方特色,設計了原住民吉祥物、海報、杯子禮品、手提袋、禮盒,還取泰雅小米酒的文化內涵,設計了小米酒周邊商品及明信片,更貼近一般消費者。

  影音組的朱漢光、周衍均、林曉薇、蕭友君等4名學生,除了調查嘎色鬧的發展定位,還拍攝了紀錄片,讓大家透過影片畫面,更了解當地人文風情。

  他們表示,經過實地調查,嘎色鬧是水源保護區,土地開發受限,人口不斷外移,但這也成了當地發展無毒農產的新契機,因不受土地開發污染,加上綠色生活潮流,將可發展「無毒有機蔬菜」,作為品牌行銷及宣傳。 

  李旻姍、高萱芳、郭姿秀、沈庭儀、毛詠洵、余欣玲、黃姿瑛等同學,配合當地原住民重要節慶活動,開發設計原住民人文風采的梅花鹿吉祥物,還用插畫風格把原住民刻成版畫,以及設計杯子、禮盒、皮件等一系列文創周邊商品。

  這些學生還保留原住民傳統文化,再透過文化創意的巧思,設計開發了一套視覺識別系統,甚至還繪製旅遊遊覽地圖,推銷當地原住民部落景色,不僅符合時代潮流,更讓遊客有不一樣感受。

  張柏舟教授說,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獨有的特色,但是多元而分散,多數人很難體會原住民文化之美,因此他希望,結合地方文化內涵和應用設計,帶動產業加值,就是文化行銷的力量,也讓原民部落成為推展地方產業的美麗據點。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