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大教育系62級畢業校友蔡典謨,從國小的「放牛班」學生,一心只想當剃頭師傅,經國中導師醍醐灌頂、高中導師用愛感動,因此用功讀書成為教授,立志成為教育家,當上台東大學校長,兼任世界資優兒童協會會長,為台灣爭光。
放牛班孩子變校長
因每天下田幫忙,他成了「放牛班」學生,就思考以後找份工作,不必像父母天天日曬雨淋,但自己沒時間唸書,不可能當老師,開雜貨店又太窮作罷,所以他從小立志當剃頭師傅,也當了學徒。
命運捉弄人,也許沒有當理髮師的命,當年私立醒吾初中創辦,成立三班只招收70多人,招生不足,就請託國小校長幫忙,因好學生已考上縣立初中,校長找上功課不好、還沒升學的蔡典謨,到家中勸他爸爸「考上了再說」。
儘管當時考不好,未料寄來錄取通知,造成全家極大困擾,爸爸因家中少一人下田,極力反對,媽媽卻很支持他,經溝通,媽媽到處借錢,幫他付學費,現在他回想,「以為幸運考上,後來發現,考了就上榜」,這也成了一生轉捩點。
讀了初中,功課照樣不好,被導師梅自芳找去個別談話,「你家環境這麼差,不好好用功讀書,將來如何脫離苦日子。」從此他醒悟了,只要有空就讀書,放假時只好善意騙爸媽,學校要求到教室唸書,不能下田幫忙,爸媽只能勉強答應,兩年多的發憤苦讀,最後考上第一志願省立武陵高中。
蔡校長說,他受師大數學系校友、高中班導師盧澄根影響,從此立志當教育家;高一暑假前幾天,被盧導師找去登錄全班成績,完成後有一袋紅包,他回家打開紅包一看,這些錢恰巧可交暑期輔導費,驚訝又感動,才發現老師知道他家窮,付不起輔導費,又怕傷他自尊心,改用這方法幫助他,讓他感受教育的偉大。
大學聯考總分達476分,當年可考上台大法律系,但他選填志願科系時,只考慮有公費、教育系,最後考上師大教育系,也是全校入學成績前幾名。
除了上課只待圖書館
蔡校長記得,他大學時是「標準的書呆子」,除了上課學習外,就是到圖書館,當年身高不到150公分,又瘦又矮,很自卑,全班59人,有7個男生,同學找他參加活動,他一律拒絕,每天一大早等圖書館開門,整天在書堆中,最常看哲學、歷史等課外書,晚上閉館才回宿舍,連館員都認識他。
他現在回想,如果大學生活能重來,他會多運動健身、參加社團交友,因為當年長期坐著讀書,長了痔瘡,還因太窮,吃不好又沒運動,竟得了肝病住院,班導師歐陽教曾來醫院探視他,讓他至今難忘。
現在他理個小平頭,精神奕奕,還秀出結實的手臂肌肉說:「這可是靠打籃球練的!」10多年前,他成立高師大籃球俱樂部,每星期以球會友,也會騎腳踏車、練瑜伽。大學畢業,回桃園大崗國中當老師,還當了教導主任,才恢復自信,兩年內教書,存了一筆小積蓄,又考上師大教育所。
回想大學時期,雷國鼎、李祖壽、林本一、方延明及歐陽教等老師,都帶給他很大的影響;研究所時,林清江的教育社會學、賈馥茗的教育哲學、郭為藩的特殊教育、簡茂發的教育統計、黃昆輝的教育行政學,都在教育學術界居領先,自己受益良多。
研究所畢業,經黃昆輝所長介紹,到台東師專當講師,覺得所學不足,想再進修,考取公教人員公費留學,恰巧考上資優教育項目,「原來學的是普通教育,卻陰錯陽差走入特教領域。」
回台東師專教書6年,政府推動改制師院,於是他得到3年公費,返回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攻讀博士,受國立資優教育中心主任阮儒理(Joseoph Renzulli)指導,也是他的首位東方臉孔研究生。
取得博士,因東師沒有特教系,就到高師大服務,一待就是16年,當特教系主任時,爭取成立博士班,當了特教中心主任,策劃南部資優生鑑定安置,還創辦高雄市資優教育發展協會,免費輔導低成就的資優生,讓父母一起成長。
民國94年,蔡校長被各國代表選為世界資優兒童協會會長,該組織是唯一的國際性資優學術組織,全球約有50個會員國,每兩年舉辦世界資優會議,民國96年在英國舉行,共有69國參與,他身為台灣人而能主持大會,深感榮耀。
擔任高師大附中校長,他主動向學生打招呼,拉近彼此距離,還鼓勵學生正向發展;行政方面,他爭取教育部補助3億元,翻修校內2棟危險建築,深獲家長和老師支持。
致力東大轉型 邊陲要變核心
去年1月,他轉任台東大學校長,在他用心領導及師生努力下,東大逐漸轉型,不再只以培育師資為唯一目標,而以成為優質卓越的綜合大學為目標,優越的教學表現,師生關係融洽,該校去年獲教學卓越計畫肯定,補助4000萬元。
該校自96年起遷移占地60公頃的知本校區,該校區目前建設僅完成20%,蔡校長說,未來這幾年是關鍵,他爭取25億元工程款,陸續興建活動中心、體育館、圖書館、理工學院、師範學院等,責任艱鉅。他信心十足的說,「對有能力、有願景的挑戰者,邊陲也可以是核心!」
蔡校長提醒師大學弟妹,讀大學要珍惜學校資源,例如圖書館、優秀師資等,都是可善用的知識寶庫,四年內
好好努力,可以選不同領域的課,結交各種朋友,讓大學成為生涯發展成功的基礎。
他還提醒,學習是多元的,參加社團,為別人服務,學習待人處事,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最重要的是對自己
要有信心,每一個人都有無窮的潛力,堅持到底,不斷努力,夢想終會實現。 (採訪撰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