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4教評中心提供】臺灣出生率屢創新低,近年來更居世界末座,預估人口負成長將提前到來。而學齡人口的減少更直接衝擊整個教育體系。為了因應少子化帶來的超額教師問題,許多縣市教職遇缺不補,流浪教師更不易找到工作。根據教育部九十六年師資統計年報的統計資料,各級學校代課教師比例偏高,96學年度公立學校中每十位國中老師,就有一位是代課教師、國小與高中則逼近0.7位,幼教則高達1.6位,「體制內」流浪教師造成學生學習的不穩定。超額教師分發也為校園帶來困擾,部分學校超額教師的處理,未能考量學生學習權益。班級規模緊縮影響學校經費與運作,學校存廢爭議更引發學生受教權與社區發展的憂心。人口減法帶來了教育減法。此波少子風暴所引發的骨牌效應,從幼教、國民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無一倖免。
臺灣如何轉人口減法為教育加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所舉辦「教育沙龍」系列活動,本月以「教育減法的時代?少子化的因應與省思」議題,由長期關心教育發展的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委員郭素春女士主持,邀請各界學者、行政人員、教師代表,共同關心臺灣當前重要的「少子化」教育議題。師大校長郭義雄並親自出席,呼籲各界重視少子化帶給教育的衝擊,人口可以少,教育不能打折。
臺師大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甄曉蘭教授認為新生人口逐年減少,人口老化情況日趨嚴重,下一代個個負擔更為沉重,人人都是寶。在人口減法的時代下,教育加法更為重要。如何擺脫少子化陰霾,讓教育藉機轉型改革,並將優質教師人力作更好的運用,別讓少子化風波為臺灣教育帶來寒冬,考驗教育界與教育部的智慧。 前宜蘭縣教育處長文超順指出102年後私立高中職以上學校逐漸面臨退場壓力,之前的虧損情況必然影響學生學習品質,教育部必須注意。辦學不佳的公立學校將來也是先被淘汰的對象。文超順並強調超額教師的處理也必須結合教育財政,否則對超額教師處理的方案都是空的,教育部應積極安置超額教師,並確保學生學習品質。
新竹教育大學李安明教授提醒社會不只是注意「體制外」的流浪教師,也要關心「體制內」的流浪教師,校園中不穩定、士氣低落的教育人力,絕對會影響下一代的教育品質。師資需求市場萎縮,也使得優秀人才不願投入師資教育,師資素質下降,有「動搖國本」的隱憂,誰來教我們的下一代?
中正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胡夢鯨認為鼓勵生育,擴大境外招生以擴充生員,重視老人教育等,是可以思考的策略,廢併校雖然有其必要,但亦需顧及學生與社區的利益,此外國家教育政策更應考慮人口資訊,今天所面臨的問題,事實上都是可以事先避免的。
臺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早在十年前便已提醒政府注意少子化的問題,他認為廣設大學是個時空錯置的決定,漠視人口出生率直直落的情況,以致帶來大學崩盤,系所招生不足人數三級跳,高等教育的寒冬需要嚴肅因應。薛教授也強調政務官也要更有遠見,根據資料為教育發展作長期的規劃,不能光憑個人過去經驗擬定未來的政策。薛承泰教授並且指出,臺灣人口與勞動力結構最佳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卻在經濟發展上交出白卷,令人痛心。
三民高中退休校長陳芳雄指出治標不如治本,國家應有清楚的人口與教育政策,才不會讓教育人員無辜承擔政策規劃不當的後果。陳校長認為教育績效不佳的學校,在少子化的情況下,必然受到淘汰。教育人員與師資培育機構必須自我要求績效,否則市場必然無情地回應。
臺師大教育系王麗雲教授認為,在人口減法的時代,教育品質更為重要,芬蘭人口不到臺灣的四分之一,因地廣人稀,更重視教育,一個也不能少,能在多項世界競爭力上名列前茅,教育絕對是關鍵。人口減法不能以教育減法因應之,需要教育加法的思維,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打造國民競爭力。
教育沙龍系列活動預計每月舉辦一場,共計七場。主題尚包括師資培育、教師組工會、教育資訊與績效責任、教育研究應用、西瓜學校及補習教育等。詳情請上網www.creed.ntnu.edu.tw/edusalon/main.php或電(02)2356-0350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