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公關室羅皓恩報導】我國外交處境困難,與世界許多大國都沒有正式邦交關係,不過透過分布各地的僑民力量,卻能發展許多真正實質合作關係。進一步善用僑務工作推廣外交形象、拓展國際外交空間,東亞系與政治研究所15日與僑務委員會合辦「僑務發展之外交意涵學術研討會」,學者們都肯定僑務工作的重要,也期許未來僑務委員會與外交部合併,仍應強化僑務工作。
開幕典禮上,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張富美表示,外交、國防、兩岸和僑務是當今我國對外工作四大機制,僑務工作更是重要的第二外交管道,僑務工作要與各部會跨領域協調合作,透過學術研討會,相信也能對未來國家僑務工作的發展提出建言。外交部代理部長楊子葆也強調外交與僑務並進的重要,現在我國有120個外館,但駐外人員有限,必須仰賴僑民的協助。
立法院長王金平也肯定僑務委員會過往的努力,雖然民進黨政府剛上任之初,因為意識型態疑慮,引發各地區老僑民與新僑民的爭議,但透過不斷努力,現在已經能夠融合,這其中很大部分都仰賴教育文化的力量。師大與僑大先修班合併,累積很豐富僑生教育經驗,加上過往音樂、美術、體育以及國語文教學等多方面深厚的實力,現在又成立國際與僑教學院,發展「柔性外交」,更能帶動國家外交工作突破,也能讓外界看到師大的轉型與貢獻。
校長郭義雄舉例,前一陣子泰國將軍到學校拜訪,提及過往受台灣公費教育、讓很多泰國僑民都非常感激,如今事業有成,都積極希望能夠回饋台灣,這就是僑生教育的成果,臺師大音樂系每回出訪演奏,透過音樂也能成功凝聚新僑、老僑的心。現在臺師大已經在泰國成立教育中心、校內也提供大量外語課程,要培育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發展出不同以往的外交策略。藉由學術研討會,也期待能結合不同學校的力量,集合全台灣人才,共同讓台灣走出去。
這場學術研討會15日在公館校區綜合館國際會議廳舉行一天,將從我國與其他國家僑務政策分析、海外僑民參與主流社會的過程、分析與挑戰,以及外交、以及僑務政策的互動與展望三方面分別研討,發表九篇學術論文,並將邀請僑委會、陸委會與各大學相關科系學者共同舉行圓桌論壇,討論我國僑務發展與外交策略的發展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