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854人
圖 新聞投稿
2025-05-16
影音》臺師大國際文化節熱鬧開展 「森林交響曲」奏響國際化校園
圖
越南同學會使用《甌-雒搖籃曲》曲目,重述龍子仙孫的傳說。
圖
臺師大越南同學會學生與師長合影留念。
圖
印尼同學會帶來「努山塔拉之聲」,結合印尼不同島嶼多元的民族樂曲,展現音樂及傳統之美,並與台下師長互動。
圖
宏都拉斯籍學生準備多款風味各異的精品咖啡,宏都拉斯是世界五大咖啡生產國之一,咖啡不僅是當地的驕傲,更是最重要的出口產業之一。
圖
拉丁美洲攤位上,來自智利、祕魯、厄瓜多、巴拉圭的同學用牛級米布丁征服臺師大師生的胃。
圖
日本籍學生擺攤讓師生及貴賓體驗
圖
笠帽是越南傳統一件重要的打扮與裝飾,穿著傳統服飾並配著斗笠,流露出濃濃的越南風情。
圖
印度美食令人食指大動
圖
泰國籍學生製作泰式炸青木瓜沙拉和泰式炒河粉,端出來自泰國街頭的經典美味。

為期三天的臺師大國際文化節於5月13日熱鬧展開,日光大道瞬間化身為多國文化交流的舞台。來自美國、約旦、法國、印度、緬甸、泰國、蒙古、越南、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宏都拉斯等16個國家的學生,在攤位上販售異國美食及手作文創;他們也身穿家鄉傳統服飾,展現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不同文化在這裡相遇、碰撞,讓日光大道成為串聯世界、交織友誼的文化樞紐。

今年文化節的主題是「森林交響曲」,象徵臺師大如同一座多元包容的森林,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與色彩。開幕儀式邀請吳正己校長及比利時、墨西哥、英國、匈牙利、捷克等12國代表,共同將國旗貼上世界地圖,象徵各國文化在臺師大的相遇與交會。

吳校長致詞提到,他很高興看到許多不同國家代表,共同參與臺師大國際文化節。他認為今年的主題「森林交響曲」,象徵臺師大像森林一樣,愛護在這座森林裡的每個生物和植物;如同臺師大是一個國際化的學校,外籍學位生比例高達12%(約1700人),數量為全臺灣大學之最。吳校長也期盼國際文化節不只是一個活動,他期許每位學生都能一邊分享美食、一邊用不同觀點看世界,最後都能留下美好回憶。

比利時臺北辦事處Mr. Cédric Schampers副處長認為,在大學中保持「好奇心、批判性思考及學習」,非常重要,他期望學生們透過國際文化節,找到靈感和啟發。英國文化協會Ms. Susan Milner處長則認為,這次的國際文化節開幕式,對她來說是一個慶祝,象徵師大和英國文化協會的緊密關係和信任。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大使館Ms. Shebby-Ann S. C Dennie參事說,很高興看到臺師大是一個十分願意接納所有文化的大學,她也預祝國際文化節圓滿成功。

墨西哥商務簽證文件暨文化辦事處Mr. Martin Torres Gutierrez Rubio處長提到,吳校長是美國UT Austin校友,繫著UT Austin的領帶,代表關係深厚,而他今天特別繫著臺師大的領帶,也展現臺灣與墨西哥兩國緊密關係;國際文化節開幕式,對他來說是非常具有意義的時刻和參與,他很珍惜跟臺師大的友好關係,同時也迫不及待逛展。

最後,環境部綜合規劃司洪淑幸司長,感謝臺師大對於淨零永續,及綠色生活模式的倡導和推行,她也希望師大學生們可以多到環境部攤位逛逛,並參與節日系列講座;除了有小禮物外,還可以吸收新知。

除了致詞師長及貴賓,阿曼王國駐臺北商務辦事處Mr. Mohammed Muslem Said Al Baraami處長、莫斯科臺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駐臺北代表處Mr. Sergey CHUDODEEV副代表、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Ms. Abbigail Pieterse一等秘書、匈牙利貿易辦事處Ms. Tamara VÉR副代表、捷克查理大學國際事務副院長Prof. Tomáš Klinka教授、吐瓦魯國大使館Ms. Silafaga Lalua O’BRIEN一等秘書及帛琉共和國大使館Ms. Kayoko Ellis實習生也都遠道而來,共襄盛舉。

開幕現場除了有來自各國代表的祝福與期許外,越南與印尼同學會的學生也帶來融合自然與文化元素的傳統舞蹈演出。越南同學會使用《甌-雒搖籃曲》曲目,重述龍子仙孫的傳說,描繪範郎國的誕生與越南民族的起源;印尼同學會則帶來「努山塔拉之聲」,結合印尼不同島嶼多元的民族樂曲,展現音樂及傳統之美。透過他們的表演,更能感受到人文熱情,為三天的國際文化節揭開充滿活力的序幕。

今年國際文化節總共包含16個不同國家的美食及傳統文化、服飾,其中緬甸攤位包含了多樣主食和甜點,主食有涼拌麵、涼拌米苔目跟可供預訂的魚湯麵;甜點則包含椰子凍跟四季冰。其他還有黑白鹹糯米飯、金三角炸物、黃豆餡烤餅、緬式奶茶,並販售單罐蝦醬,可拌麵或拌飯食用。

緬甸同學們認為,如果只要攤位上的一樣美食,他們會最推薦四季冰;裡頭有西米露、椰奶、麵包塊等,口感豐富有層次。如果想要感受緬甸文化,他們則推薦點魚湯麵,因為這是其他國家沒有的食物;使用米線般偏細軟的麵條,搭配十分濃郁的湯頭,是味蕾的一大享受。

南美洲攤位的同學們表示,因為這次文化節是整個南美洲國家一起合辦攤位,包含厄瓜多、巴拉圭、秘魯、智利等4個國家,因此他們選擇「米飯布丁」這個共同的家族料理作為販售美食。米飯布丁其實起源於西班牙,在南美洲習慣吃熱的或溫的,作爲甜點來食用;除了是國民點心,同學們也提到它的製作方式簡易,因此是很適合代表南美洲的美食。

蒙古攤位販售炸餃子、即溶特色飲料及肉丸,同學提到蒙古人其實不會吃豬肉,因此肉丸的肉類大部分是牛、羊或馬肉;他也很推薦需浸泡在醋裡兩天的當地特色沙拉,別有一番風味。蒙古在七月時會舉辦全國性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炸餃子就是這個節慶的主食之一,平常也作為蒙古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

最後,開幕式主持人英語系114級馬郁婷和就讀翻譯研究所的挪威籍學生劉晨宇(NJAL ARMIN KALAND HOMEYER)說,「森林象徵著多元和包容,孕育了萬物,也接納了所有。如同臺師大,追求多元並尊重所有不同,這裡的學生們都可以自由揮灑才能,共同譜出和諧的交響曲」。雖然開幕式結束、國際文化節也將在5月15日告一段落,他們希望就算學生和攤位日後都會離開校園,但這段回憶卻可以永存每個人心中。”NTNU is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is NTNU!” (撰文:校園記者英語115王姿晨 / 影音:英語115周彧 / 短影音:國文117邱苡安、社教117廖彗安 / 編輯:張適/核稿:胡世澤)

更多照片可參考 臉書貼文 IG貼文 IG短影音

圖

圖

圖

本校吳正己校長(前排左四)與重點姊妹校普渡大學師生於國際文化節開幕式中合影

圖

本校吳正己校長(前排左四)與重點姊妹校UT Austin 來台學習華語的學生於國際文化節開幕式中合影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