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資訊教育研究所李文瑜教授,多年來探討數位科技融入科學建模教學,驗證建模教學對學生學習與模型觀點的影響,推進新理論架構的形成,更以科學學習與數位科技融入教育領域的卓越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113年度傑出研究獎,4月29日從林法正副主委手中領獎。
國科會為獎勵科學研究人才,依近5年內研究績效評選「傑出研究獎」,這項榮譽和實際獎助,對於平日埋首研究工作的學者,以及倡導產學合作的師大,都是高度肯定。
李文瑜教授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教育科技博士,返國後先任教於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2021年來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服務,長期研究「科學學習、科學知識觀」以及「數位學習、虛擬實境」等領域,多次榮獲傑出研究教師及學術相關獎項,目前獲聘特聘教授。
今年李教授因科學建模的研究成果,獲得國科會人文司科學教育學門傑出研究獎。她長期深耕科學教育研究,近年來聚焦於探討學生的科學模型觀點及科學建模教學的影響。她以科學表徵、學習進程與個人知識觀為三大研究視角,深入剖析學生的模型觀點,並透過嚴謹的實證研究,為科學教育的改進提供堅實的學術基礎。
李教授的研究團隊開發出數位多媒體問卷與質性編碼架構,有效地探討了臺灣中學生的科學模型觀點,進而推進相關理論模式的發展。此外,她更積極投入教學實踐,設計多項適用於國中與高中的建模課程,深入分析不同的建模教學設計對學生科學學習成效與學習投入程度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李教授積極將新興科技應用於教學與教育評量。她透過數位多媒體問卷強化學生作答與學習情境的連結,並將電腦模擬融入科學建模課程,引導學生藉由模擬實驗結果或抽象概念的表徵來建構科學模型,進而檢驗不同要素之間的關聯,有效促進學生高階認知能力的發展。
李教授的研究方法多元且嚴謹,她不僅運用量化研究從學習進程的角度,分析跨年級學生的模型觀點,更透過學習分析方法,深入探討學生在數位融入教學環境中的學習行為,多面向地解構科學建模學習的複雜性。過去,李教授積極透過研究計畫,將其開發的建模課程推廣至國中與高中課堂及科學營隊,致力於教師專業成長,並鼓勵教師參與教材設計,提升整體教育界對建模教學的認識與專業能力。
對於獲此殊榮,李文瑜教授表示:「能夠獲獎,我深感榮幸與感激,感謝臺師大與彰師大,提供扎根與成長的學術環境,讓我能在研究道路上持續精進。此外,由衷感謝科教領域的研究夥伴,與大家的合作與交流不僅拓展了研究視角,也啟迪了研究想法。最後感謝父母,他們所賦予我的價值觀與人生視野對我影響深遠,也正是因為父母的陪伴與支持,我才能面對挑戰,投入自己熱衷的事。」
李文瑜教授的卓越研究,不僅提升了科學教育的學術水準,更為未來科學素養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動能。透過其對科學建模教學的深入研究與推廣,期能引導學生擺脫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培養更深層次的科學理解與探究能力。(資料來源:研究發展處 / 攝影:張適 / 編輯: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