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舉辦的「新樂.星躍」2025 NTSO青年音樂創作競賽決賽結果揭曉,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作曲新秀廖子堂以作品《熬.翔》獲青睞,拿下第一名;臺中家商專任教師、臺師大音樂系周潤瑩校友以創作《念唸.唸念》獲得第3名。
國臺交甫於1月3日舉辦「新樂‧星躍」2025 NTSO青年音樂創作競賽決賽音樂會。現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的廖子堂,其作品《熬‧翔》獲全體評審團青睞勇奪第一名,獲得授權金30萬元;周潤瑩目前是臺中市立臺中家事商業高級中等學校專任教師,其創作《念唸‧唸念》則獲頒第三名殊榮及授權金10萬元。
整場音樂會由國臺交現場演出,另演出第二名得主單體安作品「群靈」、佳作得主趙繼群作品「招請」,共演奏四首精彩作品,盡現對生命的屏息與喟嘆,整場音樂會由國臺交現場演出,四位青年作曲家從不同作曲手法及對音樂重新解構角度,到切入自身多元的價值體現轉化都令眾人印象深刻。
廖子堂畢業於臺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並完成在光榮中學為期一年的諮商實習。目前就讀臺師大音樂系碩士班,曾師事錢善華教授與林進祐教授,目前師事陳瓊瑜教授。目前為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ISCM-Taiwan)及亞洲作曲聯盟臺灣總會會員(ACL-Taiwan),創作自己很想寫的音樂。
他在簡歷中說,相信當代性來自每個人對自己的誠實,來自重視自己身為獨立的個體,所經歷、感受、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碰觸到的、意識到的、幻想到的、失落、難受、壓抑的、逃避的,這些自成一格獨一無二的,精彩的宇宙。
廖子堂說明創作理念,《熬.翔》作品從陰曹地府的傳說出發,以極端環境中強韌生命的繁盛作為隱喻,描繪一場從困境中奮力突圍的旅程。穿梭於交疊的有機織度中,尋找出口的過程,既像是翻閱陰間版的《清明上河圖》,也充滿了對未來的期盼與追尋。
他說,當鬼門開啟,所有經歷的壓迫、危機與混沌都化為能量,凝聚成高密度的團塊,奮力衝向光明。這一刻象徵著突破與蛻變,如表面張力般飽滿而堅韌,展現經歷磨難後的雀躍與狂喜。作品致敬臺灣坎坷的歷史,同時禮讚這座島嶼在煎熬中迸發的璀璨未來,象徵從困境中飛翔的勇氣與希望。
現任臺中家商專任教師的音樂系周潤瑩校友。自四歲開始學習鋼琴,並在即興活動中展露對作曲的興趣。小學與國中在校內樂團擔任長笛手,高中時考進臺南女中音樂班開始主修作曲至今。就讀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時,師從蕭慶瑜教授,並在2010年以書卷獎第一名畢業。
周潤瑩於2022年以管絃樂曲《愴》參與NSO一分鐘交響計劃,並擔任首次音樂會作品發表。前年以「我把藝術品變現/線了」教案獲得創新教學銅質獎,目前仍致力於音樂與舞蹈的跨領域藝術創作之研究。她這次演出作品名為《念唸‧唸念》,主要包含「思念」和「叨唸」之意,將此二化為聲音及詩詞,代表著對先妣的紀念。
頒獎典禮中,國臺交林麗如代理團長也鼓勵所有參與的作曲家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並特別介紹樂團80年來歷任團長如蔡繼琨、史惟亮團長等也是作曲家出身,可以看見國臺交一直相當重視臺灣音樂創作,而從2008年開始不遺餘力的推動競賽以及徵曲音樂會,更是臺灣作曲發展的重要搖籃。
這次評審團包括特別從奧地利專程回臺的評審團主席施捷,與在國內各大音樂學院任教的呂文慈、連憲升、張曉雯、謝宗仁及本次同時擔當評審及指揮的范楷西,還有自凌晨開始在美國連線參與的作曲家陳士惠教授。評審團主席施捷老師也總結這次入圍決賽的四首作品,除了讚許青年作曲家們譜出人生經驗體悟的傑出創作之外,也期望未來可以看到大家更多不同面向的作品。
決賽音樂會指揮范楷西賽後受訪時,對於四首作品的成熟度給予高度肯定,《熬‧翔》不僅有很多大膽嘗試,樂曲每個段落層次分明,各聲部細節處理相當完整;《群靈》在速度及配器聲響變化上有對比;《念唸‧唸念》的聲部織度相當細膩,在中段加入木魚帶入了宗教感,相當有特色;《招請》整體運用賽夏族的傳統音樂元素,重複性的節奏加上現代感的重金屬元素,讓整首樂曲聽起來相當豐富。
本次決賽參賽者除了獲得高額獎金(授權金)之外,四首作品日後將由國臺交出版和發行,更多活動及音樂會相關訊息請見國臺交官網 https://www.ntso.gov.tw/。(資料來源:國臺交 / 編輯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