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民中小學科技教育北區輔導中心(臺師大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系)為協助北區各縣市科技教育總體計畫之推動與檢視執行情形,於2025年1月6、7日兩天在花蓮縣花崗國中及光復國中辦理期中成果交流會。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宜蘭縣、花蓮縣、及連江縣等北區縣市教育局處及所屬共計36所科技中心均出席分享中小學科技教育的研發與推動成果。
花蓮縣教育處黃秀琴科長在開幕歡迎詞中指出,感謝北區縣市科技教育夥伴到花蓮共同分享科技教育的成果,同時也為提振花蓮觀光的心意,深深感謝與感動。北區輔導中心主持人張玉山特聘教授在開幕中指出,在當前AI浪潮下,教學現場的學和教受到很大的衝擊。如果運用得當,AI的強大功能可以是老師和學生的得力助手,把成效放大十倍;但是如果不當運用,則可能會讓錯誤後果加重十倍。因此,這次的交流會主軸是AI的教學應用。緊接著北區各縣市與科技中心發表科技教育教師培訓、課程研發、體驗推廣、設備飄移等的具體成果,不但達到計畫原訂的指標,更有質化與量化的超值表現。
張玉山教授舉例說明,宜蘭縣透過課程外送和線上研習,擴大教師參與;桃園市透過教師社群運作,讓師生科技知能大躍進。各科技中心所分享的亮點包含很多虛擬/擴增實境(VR/AR)、判別式AI、生成式AI、機器人、智慧小車、程式設計等內容,也分享很多成功落實教學的線上教學影片、軟體資源、教學平台、線上教材、教材包等。同時,在現場也展示最具亮點的教材教具,很多都已經達到商品化的水準,參與的老師和教授們都讚嘆不已。
為精進與深化AI的教學應用,主辦單位北區輔導中心並邀請學者專家進行AI教學應用的短講。首先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資系顏榮泉主任主講「AI世代的科技素養與倫理」,從大腦的資訊處理理論和類神經網路深入探討AI和教學應用。蔡智孝教授的「AI+RPA打造個人工作小幫手」,從AI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進行探討,並介紹擷取增強生成(RAG)的實務操作,簡潔地透過API串接,示範學科專長導向的對話機器人的建置。教育系賴秋琳教授的「AI助力:各學科領域的應用案例」則分別介紹各學科領域的中小學教師,對AI教學應用的實際經驗,讓在場教師們更了解AI教學應用的作法。
北區輔導中心表示,科技中心的法制化之後,將使科技中心更能針對108科技領綱的落實,做出計畫性的貢獻,也針對AI等新興科技做出回應,不管是課程研發或是教師培訓,有更好的成果。而這些研發、培訓、與推廣,也會對全國科技人力培育的基礎,做更好的扎根。(資料來源:科技系提供 / 編輯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