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響應我國政府對境外學生留才攬才政策,臺師大國際事務處於113年下半年,辦理六場境外人才職涯講座與企業職缺說明會,共計有212人次學生參與,其中八成為東南亞學生,最多為印尼學生,其次為馬來西亞、越南及緬甸學生,其他國家如日本、美國、法國、土耳其及俄羅斯的本校境外學生,也佔兩成比例。國際長劉以德教授表示,臺師大因應政府留才政策,戮力提供給境外生更多臺灣就業市場資訊,以增加學生畢業後留臺就業意願,目前可以發現的是文化及位置與臺灣較為鄰近的東南亞在臺留學生,確實會有較高意願選擇留臺就業發展,發揮長才。
臺灣面臨人口結構高齡化、少子化及國際人才競逐等諸多挑戰,為強化產業競爭力,填補人力缺口,政府過去兩年推動許多留才相關政策,鬆綁境外生留臺工作評點制及就業相關規定,為的就是推動境外生畢業後留臺,成為臺灣就業市場的另一股力量。
9月學期開始,國際處便與外貿協會合作辦理「僑外生在臺求職攻略講座」,邀請移民署及勞動部,以英文向境外生說明畢業後留臺規定,以及就業評點制度,臺達電子、科定企業及聯成化工也派員直接向學生介紹企業職缺。活動約有50位來自各校的僑外生參與,包含印度、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及歐美國家學生,參與學生皆對留臺就業展現積極意願,不論是針對政府單位的提問,抑或是與企業間的直接媒合,都讓參與同學可以第一線的獲得最直接的就業相關訊息。10月及11月國際處各邀請遠邦品牌及全家便利商店舉辦兩場職缺說明會,參與學生半數以上為印尼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學生,且其中不乏有臺灣本地學生參與,可見不論本地或外地學生,對於畢業後留臺就業的關切較過去顯著增加。
除了法規及企業職缺說明的面向,國際處也邀請馬來西亞、日本及香港校友,分別回校進行校友職涯經驗分享,由學長姊親身的經驗分享,可以讓學生對於在臺就業更有實感,透過了解在臺就職的甘苦談,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是否具有可留臺就業的優勢或適應力,同時也能激勵畢業後留臺就業的決心,幫助境外生於在校期間,便能夠提早了解未來的就業方向,提早做好準備及規劃,如此對於未來留臺就業也能更加有續航力,達到真正的留才及紮根臺灣。
參與職涯講座的境外生回饋包括:「希望再多辦類似的活動,讓更多外籍生畢業後瞭解相關管道在臺灣工作」、「職涯活動讓我了解臺灣求職的新機會。希望國際處將來會多舉辦這類活動」、「很感謝讓我們看到留臺工作的實例,加大自己的信心」等等。國際處透過學生正面的回饋及肯定,更進一步了解學生需求,未來將致力於擴大職涯講座的多元性,辦理更多資訊分享及了解在臺就業現狀的說明會,希望透過這些資源的提供,可以幫助更多在臺外籍留學生,能夠找到自己在臺灣的定位,逐步深耕,留才臺灣。(資料來源:國際事務處 / 編輯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