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1月27日舉辦本學期最後一場通識教育講座,邀請本校文學院院長須文蔚,以「以挫折為師,不畏跨界」為題,分享其多元跨界的生命故事與人生哲學,勉勵在場師生勇敢面對困難、突破自我。本次講座由教務長劉美慧主持,現場師生互動頻繁,討論氣氛熱絡。
須院長引用馬雲的一句話:「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過去失敗的經歷。」他強調,別人的成功無法成為老師,因為人們難以複製他人的成功,而雖然成功的原因可能有百百種,然而失敗經驗卻都相差無幾。因此,要怎麼根據共通的失敗特性調整腳步,化挫折為轉機,是現今的世代需要學習的。
針對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困境,須文蔚認為,最大問題往往不在於個人因素,而來自於大環境的衝擊。他也歸納四大項大學生正面對的衝擊,包括傳統教育扼殺創意與想像力、全球化的勞動現象、高感性時代的來臨和創意產業取代製造業。面對這些挑戰,需要著重培養洞察力和敘事力等AI無法取代的能力,同時,學生應保持開放的胸襟,將多元的興趣組合,不要讓系所專業限制自己,成為創意、破格和跨領域的人才。
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他提到,從東吳大學法律系、政大新聞所碩博士,再到中文系教授。一路走來,他歷經考試和面試失利、職場挫折、巨大壓力導致的身心症、被工作夥伴傷害等挑戰,但每一次的挫折和困境,都促成了新的嘗試,開啟跨領域的契機。須文蔚也表示,和成功的夥伴一起,更容易成功,因為當你失敗挫折時,他們能拉著你,把你一起往前推。
須文蔚也以自身經驗,總結出多項人生道理,鼓勵在座師生勇敢迎接挑戰。他強調人生中的障礙不可避免,但不要被其打敗、抑鬱而終,反而要選擇勇敢開闢新的道路,拓展其他可能性。他也指出,成功不僅依賴勤奮,還需要斜槓和玩樂,適時的舒緩身心,許多機會往往在放鬆與嘗試中自然產生。此外,他提倡培養領導力和自信心,不只自己要保持努力謙遜,更要大氣帶動夥伴共同成長。最後他提醒大家,不要太快斷定自己的專業,永遠要對不同領域保持好奇心,並透過實踐完善知識。
回憶起自己年少時的夢想:詩人、傳記作家、小學老師、音樂家……,須文蔚認為,雖然人生的方向多有改變,但卻沒有一個階段是白費的,每一段看似插曲的經歷,都可能成為新的起點。他也勉勵學生們,要繼續勇敢的夢想,不要害怕面對挫折,而是從當中展開跨域,締造嶄新的可能性。「當世界沒有黑白,不絕望的人會發現彩虹。挫折可能是末日,但也可能是滿天星光的開始。」
音樂系115級學生陳崑賢在講座後分享,他非常佩服須文蔚院長,在博士即將畢業時,因緣際會擔任921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秘書長的那段經歷。儘管面臨組織內溝通困難、人際受挫等挑戰,最終以離職收場,但須院長並未因此失去對人性的信任。相反,他持續投入社區小眾媒體的發展,勇於面對困難,展現了堅韌與信念的力量。(撰稿: 校園記者教育115陳士祈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