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六屆傑出校友、臺灣藝術家董陽孜的大型書法創作《對話》(Dialogue),於美東時間11月21日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盛大揭幕,這也是董陽孜在美國的首次大展。
開幕當天由館長霍萊因(Max Hollein)開場致詞,續由董陽孜與策展人馬唯中展開精彩對談,現場吸引近700位紐約重要藝文人士及藝術愛好者參加,座無虛席。駐美代表處大使俞大㵢、駐紐約辦事處處長李志強及臺北文化中心主任張惠君均到場支持。
臺師大美術系(前身為美術系)55級校友董陽孜傑出校友自幼學習書法,並在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和美國麻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修習藝術與油畫,結合西方繪畫與東方書法的精髓,成為當代書法的先驅。董陽孜以其獨特的巨幅草書風格聞名,作品不僅保留書法的精髓,還加入當代藝術的構圖理念,讓漢字在空間中充滿動態與張力。
董陽孜受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委託創作」(The Great Hall Commission)計畫,獲得文化部及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大力支持,由董陽孜完成2幅高逾7米的巨型書法作品,內容選自《詩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與宋朝文豪蘇軾的「行於其所當行,止於其不得不止」。2幅作品氣勢磅礴,懸掛在博物館大廳兩側牆面,成為全場焦點。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霍萊因致詞提到,董陽孜以開創性的文字藝術,重新詮釋書法這項歷史悠久的藝術形式。她的作品不僅彰顯了文字藝術的力量,更以全新的文化視角激發觀眾對藝術與語言的探索。霍萊因也感謝包括童子賢、唐騮千及其夫人徐心眉伉儷、葉曉甄、文心藝術的共同贊助,以及臺灣文化部與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參與合作。
董陽孜在1小時的對談中暢談創作心路歷程,2幅作品自去年7月起歷經了9次修改和40多版草稿才終於定稿。董陽孜表示,展出的這2句話份量足以「鎮得住」這麼大的展示空間;第1次在紐約展覽,也刻意地寫出文字,而非使用抽象的行草。董陽孜也提到,這2個句子陪伴她一生,盼觀眾讀了能了解她的心情,與她互動、溝通及做朋友。當策展人馬唯中問到對於作品是否滿意,董陽孜則笑說「只要你們滿意,我就開心!」
駐美代表處大使俞大㵢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董陽孜是亞洲首位以當代作品登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的藝術家,這不僅是臺灣之光,也是華人之光。豪放磅礡的作品,讓外國人也驚艷,感受藝術無國界。董陽孜曾說,感謝臺灣讓她有自由創作的空間,可不受限制地發揮才能,能讓全世界看到臺灣文化的深厚與創新,我非常引以為傲。」
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主任張惠君表示,透過董陽孜的文字藝術,讓博物館1年7百萬的參觀者認識臺灣的多元文化與當代精神。張惠君也提到,11月份臺灣的藝術能量在美國爆發,除了幾個傑出臺灣表演團隊,包括雲門舞集、黃翊工作室、爵士音樂家徐崇育都在美國巡演中,楊双子執筆、金翎翻譯的《臺灣漫遊錄》也剛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共同展現臺灣精彩的文化軟實力。
《大廳委託創作:董陽孜—對話》特展將自即日起持續至2025年4月8日,展期間博物館將舉辦一系列專家論壇及推廣活動,期讓到訪觀眾深入體驗董陽孜的書法魅力。(資料來源:文化部 / 編輯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