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鎖城市治理難題 守護未來綠色城市
在城市智慧化的浪潮中,下水道往往被忽視,卻是影響城市韌性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之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吳順德副教授率領團隊,憑藉其領先的研究與創新精神,11月6日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的2024通訊創新節能優化大賽中脫穎而出,以「智慧地下物聯網」(AIoUT)系統榮獲大賽實作組冠軍殊榮,團隊突破性成果,為城市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數據解決方案。
這項「智慧地下物聯網」計畫捷報頻傳,該項目也於11月28日榮獲經濟部「113年度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肯定,補助期程為114年,展現其在創新研究與應用上的高度潛力。
吳順德老師表示,城市下水道系統長期面臨三大核心挑戰:傳輸訊號受限、電池功耗過高及維運成本昂貴。他帶領徐瑋庭、洪子鈞、柳予謀、楊庭諺等學生團隊,歷經三年的研發與測試,成功打造出一套低功耗且高效能的智慧地下物聯網系統。該系統專注解決以下痛點:
一、訊號傳輸不易:下水道內部環境潮濕且封閉,訊號傳輸極具挑戰性。團隊採用最新的 Wi-Fi HaLow 技術,兼具高穿透性與低功耗,實現穩定的數據傳輸。
二、高耗電問題:傳統物聯網設備需頻繁更換電池,導致維運成本激增。智慧地下物聯網設備將功耗降低至傳統方案的 10%-12%,延長電池使用壽命至競品的 5 倍以上。
三、維運不便與成本昂貴:透過 AI 數據分析平台與智能化監測裝置,顯著減少人工巡檢與維修需求,大幅縮減社會成本。
助力城市韌性 推進永續發展
數據顯示,導入智慧地下物聯網系統後,能源消耗降低約 90%,維運成本縮減超過50%。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城市社會經濟與環境效益的深遠貢獻。系統有效減少洪水、污染等城市災害帶來的損失,幫助城市達成節能減碳與韌性提升的永續發展目標。
智慧地下物聯網系統整合多項尖端技術,精準解決下水道治理需求,包括:採用 Acconeer A121 雷達技術的低功耗雷達水位計,監測功耗僅為傳統產品的 4.3%,使用壽命提升 10 倍;結合聯發科 Genio 1200 晶片的霧端 AI 影像分析,可自動辨識水流異常及垃圾阻塞,並預測險情;搭載 Morse Micro 晶片的低功耗攝影機,即時監控施工現場並識別工安事件;以及數據平台整合,通過整合時序數據、地理資訊與即時通知,實現全面智慧管理與高效預警。
智慧城市的隱形基石 未來可期
智慧地下物聯網的應用價值,並不限於下水道治理,其技術拓展潛力涵蓋智慧農業、空氣品質監測、河川管理、風力發電等多元領域。團隊已與多家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於明年底完成所有產品認證及量產,並正爭取國發基金支持,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吳順德說:「我們希望以智慧地下物聯網為基礎,為更多國家和城市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實現基礎設施管理的全面升級。」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表示,智慧地下物聯網系統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更是助力城市向未來邁進的重要基石。透過專業且高效的技術方案,該團隊不僅展現了下水道智慧化管理的可能性,還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作為2024通訊創新節能優化大賽的優勝團隊,臺師大機電工程學系團隊已然成為智慧治理領域的標竿。未來,他們將持續深耕技術創新與應用拓展,助力更多城市解鎖地下智慧,為世界創造更多價值。(資料來源:機電系、經濟日報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