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050人
圖 新聞投稿
2024-11-19
大傳所推出【共振】聲音報導實驗室展覽 探索Podcast創新敘事
圖
大眾傳播研究所「和平東路實驗室」團隊於11/11至12/11在臺師大圖書總館一樓舉辦【共振】聲音報導實驗室展覽。
圖
藉由運用新聞現場採訪、證言或其他聲音素材,讓報導、學術文章可以一邊聽、一邊讀。
圖
展覽以「共振」為核心,延伸出五大主題,展示聲音報導如何與社會互動。
圖
觀展人可透過專屬聆聽裝置沉浸於各聲音作品中,深入理解每個聲音企劃。
圖
大傳所蔡如音教授及「和平東路實驗室」團隊成員。
圖
展區設置塗鴉的互動環節,讓觀展民眾畫出自己最喜愛的漫畫角色
圖
此次展覽,參觀民眾表示對Podcast有了不一樣的詮釋。
圖
觀眾可即時以文字或語音方式留下回饋,共同參與這場聲音共鳴的創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和平東路實驗室」與臺師大圖書館閱讀節合作,於11月11日在臺師大圖書總館一樓舉辦【共振】聲音報導實驗室展覽,透過八件精選的聲音作品,翻轉大眾對Podcast只能聊聊的既定印象,展現聲音報導透過創新敘事回應社會脈動。

展覽以「共振」為核心,涵蓋五大主題,包括關注#MeToo運動的「No Silence」、聚焦青年參與的「青年與公共議題的距離」、探索跨文化音樂對話的「流行音樂MIT對談」、記錄地方書店情感的「非常書店今天也正常營業」,以及從學術轉譯到聲音創作的「研究僧」系列。

這次展覽中設置的專屬聆聽裝置,讓觀展者彷彿置身於聲音敘事的現場,除了用耳朵觀展的沉浸式體驗外,現場設計的互動區也成為此次展覽亮點,像是「非常書店今天也正常營業」展區設置塗鴉的互動環節,讓觀展民眾畫出自己最喜愛的漫畫角色,讓展覽不只用眼睛,還能用耳朵和雙手來「看展」。

策展總監,臺師大大傳所教授蔡如音表示,聲音報導是另一種Podcast的想像,廣播跟各路紀實工作者已留下許多厲害的聲音報導。她說:「聊沒有不好,聊是邀請加入的起手式,在數位、自媒體百花齊放的台灣,聲音報導應有更多像紀實、聲音演繹、現場表演等敘事創新的空間。」

大眾傳播研究所周同學表示,這次展覽讓我對Podcast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聲音不僅能陪伴,還可以讓我們接觸不同社會議題,這樣的展覽形式非常有趣校外觀展者鄭小姐則認為表示,探索MeToo相關議題時,真實的聲音素材讓情感瞬間拉近,其中研究僧BL廣播劇,打開她對Podcast內容的想像,沒想到可以聽到聲音表演的形式,對Podcast有了不一樣的詮釋。 【共振】聲音報導實驗室挑戰Podcast的既有框架,展示聲音媒介在紀實、敘事與文化共鳴中的可能性。觀展人可透過專屬聆聽裝置沉浸於各聲音作品中,深入理解每個聲音企劃。為提升互動性與觀展體驗,展場內融入觀眾互動區,觀眾可即時以文字或語音方式留下回饋,共同參與這場聲音共鳴的創作。

臺師大大傳所今年2月獲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nDX數位創新獎助計劃」補助,以「進擊的Podcast報導:聲媒內容與組織創新」專案,用學術機構之姿,跳脫既有新聞類Podcast的訪談、講述形式,從眾多新聞媒體與企業中脫穎而出,藉由運用新聞現場採訪、證言或其他聲音素材,以嶄新的敘事、剪輯風格,突破聲音新聞的疆界,讓閱聽人能用「耳朵」接收,具在地化、社會性的文化、音樂類新聞報導。(資料來源:大傳所/編輯:楊詠盛/核稿:胡世澤)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4年11月11日(星期一)至12月11日(星期三)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總館一樓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8:00-22:00;週六、日 09:20-17:00
入場方式:免費參觀,校外人士須換證入場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