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爲2024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臺北年會系列活動,《天地大美:生態的饋贈——黃素梅袁金塔聯展》將於2024年11月6日至11月16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館隆重登場,11月7日下午15時開幕。展覽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袁金塔擔任學術主持、實踐大學教授蔡文潔擔任策展人,以生態為題策畫,集結2位前輩藝術家黃素梅(1939-2021)、袁金塔(1949-),探索當代藝術如何應對永續生態這一迫切的全球性問題?能為永續生態做些什麼?探討人類文明與生態永續發展的複雜關係,喚醒人們對這一生態環境的尊重與保護。
在當前全球環境變化的背景下,我們愈發意識到自然界的脆弱與珍貴。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承載著無數的生物多樣性。這裡是珍稀鳥類的栖息地,也是各類植物和動物的家園。透過展覽,將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傳統水墨花鳥詩書畫藝術耕耘者黃素梅筆下翱翔的奇珍異鳥,當代水墨領航人袁金塔關懷生態的觀念裝置,感受他們與台灣這片土地之間的深厚聯繫。我們希望透過精美的水墨作品、綜合跨媒材的藝術作品讓觀眾領略天地之美,並理解生態系統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加珍視這自然資源與人文環境的對照關係,並思考如何在生態保護與文明社會發展之間找到平衡。展覽有三篇章, 分別是 “奇珍異禽”“山海傳情”“雅茶明志”。展覽爲了表達與山脈和海洋形成獨特的生態聯繫,並講述人類文化如何從這些自然元素中汲取靈感。
▎墨象生動 科學耕耘花鳥詩書畫
“奇珍異禽”展示黃素梅筆下形態各異的奇珍異鳥,表達其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深深眷念。黃素梅習藝40年,本次展出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典藏畫作,展出作品16幅,以最新創作手法表現台灣原生動物及植物景觀,素材豐富。我們面對展覽作品的觀賞品讀,即如同翻閱黃素梅書畫歷程的精華扉頁,若能細心地體察這些看似傳統的花鳥作品形式,卻可以發現作品的主題表現更貼近臺灣本土的意趣與氣息。
黃素梅 (1939-2021年)臺灣彰化人。自幼有繪畫稟賦,早年以工作與家庭為重,44歲始得靜心學畫。擅長花卉、鳥獸等寫意水墨,常以本土生態入畫,藉花鳥植物表現齊家和樂寓意。由於畫題深具環境保育意涵,作品獲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典藏。黃素梅為國內花鳥頂尖藝術家之一,自小即充滿繪畫藝術細胞,但因環境使然,直至44歲才開始拜師,真正進入藝術人生,其作品收藏於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韓國,以及美國。黃素梅曾被華視文化編入「台灣當代畫家名鑑」、中國國際出版社編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黃素梅的畫作從寫意中,帶有科學寫實意境,她擅長畫出臺灣特有種鳥類,如台灣藍鵲、帝雉、藍腹鷴、黑面琵鷺等知名物種。
黃素梅相夫教子之餘依然不倦於書畫創作。尤其對本土特有的動植物更是觀察入微,熱愛鄉土畫意深遠,亦能將家庭及親子的親密互動融於畫作之中。黃素梅的三名兒子各學有專長,與黃素梅創作息息相關。長子方偉宏博士,師承諾貝爾獎得主,是國立臺灣大學醫學檢驗與生物技術學系教授,曾任亞洲鳥盟副主席、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二子方偉光為九碁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三子方偉達博士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特聘教授兼副院長、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現為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亞洲主席,曾針對其真實性,提出生態上的建議,讓寫意型國畫更為科學性。黃素梅自2012年至2021年罹患癌症10年,仍苦心孤詣,不斷追求創作的過程結果。每天準時5點30分起床繪畫,從不間斷。本次展出為臺灣本土生態創作,展現其人生浩瀚淋漓、藝術創造巔峰的傑作。得力於兒子們做為後盾的原動力推進,使得黃素梅能準確掌握臺灣特有飛禽與植物、季節的生態關係。她將對鄉土的熱愛寄託在色彩與形象的筆意之間,並描繪出生命的鮮活感。
家庭是她賴之以安身的生命核心,也是書畫創作理念的核心;生活則是涉及她體察家園周遭環境的反芻,以及重視本土生態的主題作品,恰好回應她對自身及家庭子女的關愛;從傳統文人寫意花鳥到選擇與生活、家園、鄉土息息相關的題材入畫、入詩則是黃素梅書畫風格表現的特色。黃素梅遵循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法則與規範,並視為圭臬。氣韻生動、應物象形、骨法用筆、隨形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摹寫這六大法則是其作畫之基礎及要領。「窗外景飄逸,室中畫滿壁,百事稱吾心,先來描幾筆。」「何妨心遠比山莊,車水馬龍大道旁,窩舍暫居鬧市裡,霓虹閃爍更茶香。」她筆下的濃濃詩意與生動畫風,已融爲一體躍然紙上。
▎敢爲人先 革新領航現代水墨
袁金塔,1949年4月生於臺灣彰化員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學位(M.F.A.);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主任、所長。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袁金塔當代美術館館長。
此次展覽展出袁金塔『2005-2017年』裝置藝術作品,經歷過台灣純璞的農村社會、講求生產效率的工業社會、利益掛帥的商業社會。袁金塔將創作的主軸從「消費文化」回到「反璞歸真」,投入紙藝創作。從中國的古藉入手,透過歷史文化的詮釋探討人性不變的本質,在表現形式上以紙漿為基底材料或載體,結合中國水墨以運筆和墨色濃淡的層次,將立體空間與平面繪畫結合。再技法上結合絹印、版面分割與挖洞、雷射鏤空來表現中國畫虛實應用、能虛能靈的自然天趣。
“山海傳情”“雅茶明志”表達袁金塔致敬神作《山海經》《茶經》的觀念裝置作品,展現山海之間萬物生生不息,生物的多樣性與豐富的文化遺產,提醒人類在尊重自然的同時,也要珍視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山海經》是古代神話傳說最豐富的一部奇書,充滿了豐富的想像,保存了大量的原始神話。太虛的異獸,如夢如幻,躍入人類遠古的記憶底層,晦澀幽微的文字,翻攪人類想像的深泉。唐代陸羽的《茶經》,開宗之句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南方嘉木之所以美,源於南方水土之美,是天地萬物之精靈,是自然美之薈萃,乃天地自然對世人的恩澤和賜予。茶的“和、合”本質,正好契合了世人所追求的大美和諧、天人合一的精神信仰。“雅茶明志”,不僅僅是對一種中華茶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氣節、一份胸懷。讓我們共同珍惜這份來自大自然的恩賜,為保護健康、綠色生態系統而努力,讓未來的世代也能享受到這份天地大美。
近年來袁金塔提倡「時尚水墨」,打破了水墨的藩籬,不論思想內容抑或形式技法、媒材,皆有很大的創新,終至形塑出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一生都在越界,水彩、油畫、水墨、書法、陶藝、裝置,對他而言能夠超越領域是最大的樂趣,而在繪畫中探險是最大的挑戰。作品內涵包括工業化、都市化、世俗化、媒體資訊、民主化等,讓時尚與文化彼此加值。除水墨創作外,也投注大量心力於陶瓷創作,並且更進一步打破媒材類型的範疇限制,從事水墨、陶藝、聲音影像的跨領域結合創作。過去10年間,袁金塔的作品更在太平洋地區與國際藝術殿堂,例如日本東京都美術館、美國華盛頓門羅展廳(美國總統門羅故居)、法國亞維農沃蘭博物館、法國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葡萄牙里斯本東方博物館、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等,舉辦過多次個展。他的作品已經廣受國際肯定,多次在佳士得與蘇富比(香港)的近現代與當代中國書畫拍賣。
袁金塔自述「畫無定法」,繪畫的創作是沒有固定的方法的,身為藝術工作者應有一種歷史使命感,認清自我在時空交叉點上的位置,既要承先更要啟後,因此,創作時要虛心、恆心、誠心,終於自我,絕非舞文弄墨而已。除了作為一位畫家,袁金塔也是成功的策展人,從選定展覽主題到議題的創造,他的思維與作品,經常能抓住社會的脈動,契合時代的需要。除了創作作品之外,袁金塔持續不斷的文章發表,也豐富了他的創作涵養和動力,堪稱為是當代水墨發展最重要的領航人。
「別人做過,我不做。別人不敢,我敢。別人不能,我能」是水墨頑童袁金塔的創作信念。傳統中國水墨畫,大多傾向於外在的自然,描寫山林、花鳥、隱居高士等消極遁世,甚少涉及內在人性的「情愛」、「物慾」與「死亡」的入世批評,袁金塔的作品卻經常能出人意表,從鄉土寫實、生態關懷到社會省思,呈現多元面貌,並且深具東方文化氣息。
人美化天,天美化人,生生美意,美美與共。中華傳統水墨融入全球生態視野,兩位前輩藝術家技法精湛,追求卓越,聯合展覽,同時還帶來表演、影像等綜合呈現方式,將會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生態藝術視覺盛宴。誠摯邀請您走進《天地大美:生態的饋贈》,一起探索天地大觀,感受並保護這片充滿奇蹟的土地。(資料來源:永續所 / 撰文:策展人蔡文潔 / 編輯:胡世澤)
【2024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臺北年會系列活動: 《天地大美:生態的饋贈》——黃素梅‧袁金塔聯展】
SWS 2024 Fine Art Event: The Beauty of Heaven and Earth, an Ecological Bounty—the Art of Yuan Chintaa and Hwang Su-Mei
展覽期間:2024年11月6日–2024年11月16日(週二至週六 10:00-17:00)
Exhibition period: 10:00-17:00, Tuesday to Saturday, November 6, 2024 – November 16, 2024
展覽地點:臺師大美術館3樓(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Exhibition venue: 3rd floo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rt Museum (No. 129, Section 1, Heping East Road, Daan District, Taipei City)
開幕酒會時間:2024年11月7日(四)下午3點至5時
Opening Reception: 3 pm-5pm, Thurs., November 7, 2024
開幕地點:臺師大美術館三樓(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Opening Venue: 3rd floo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rt Museum (No. 129, Section 1, Heping East Road, Daan District, Taipei City)
學術主持:袁金塔 Academic Director: Yuan Chintaa
策展總監:蔡文潔 Curatorial Director: Cai Wenjie
視覺總監:吳思儒 Visual Director: Wu Szu-Ju
指導單位:教育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臺北市政府
Advis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Taiwan, and Taipei City Government.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實踐大學
Organized by: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 and Shih Chien University.
執行單位:景澤創意、師大美術館、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亞洲委員會、社團法人臺灣濕地學會
Implemented by: Vision Un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rt Museum, 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 Asian Chapter, and Taiwan Wetland Society.
協辦單位:環境部、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經濟部水利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科學教育研究所、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中華閩南文化研究會、臺北拾蕙畫會、臺北市中華書學研究會、臺北市南菁書法學會、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學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山盟公益協會、臺北市野鳥學會、扶輪社3481地區、扶輪社3521地區、台北市明德扶輪社、臺灣永續新聞網
活動介紹網址:https://sws2024.org/site/mypage.aspx?pid=379&lang=en&sid=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