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帕拉林匹克委員會(Asian Paralympic Committee, APC)來臺灣參加會議,於10月25日特別造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訪問帕運選手陳健強,證明臺師大在培養運動人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亞洲帕拉運動會是亞洲帕運委員會為身障者舉辦的綜合性體育賽事,每4年舉辦一次。為了籌備2026年日本愛知名古屋亞帕運,APC於10月22日至26日首次在臺灣舉行第36屆執行委員會會議,其中委員特別抽空造訪臺師大,訪問運動競技學系112級陳健強,展現師大在培養運動人才方面的重要角色,並為提升臺灣帕拉運動的國際能見度,注入新的動力。
本校由陳焜銘副校長、運動競技系鄭景峰主任以及體育室李佳融主任與兩位跆拳道教練出席,並向APC委員們介紹陳健強選手及其訓練情況。陳焜銘副校長和鄭景峰主任致贈紀念品給APC Majid Rashed會長。Majid Rashed會長提到,跆拳道在臺灣非常普及,也有優良的訓練團隊。他也表示很幸運能看到臺師大跆拳道的訓練情況。
陳健強目前為臺師大運動競技學系大四生,他從小罹患海豹肢症,雙手萎縮無前臂,但他保持正向心態,而且練習跆拳道的過程中,都是與正常人一起訓練、對打,甚至練品勢,在有帕拉賽事之前,他已經習慣和正常人對練。「會一直練,比賽一直打,一直進步」。
陳健強表示,他下一階段的目標是要在2026年日本名古屋亞帕運,進入前三名拿到獎牌。他認為,刻苦耐勞是選手的基本素質,唯有心理層面做好良好建設,對自己要有信心。他強調,帕拉選手面對自己的缺陷壓力會很大,跟同級的選手相比會比較吃虧。
柯易智教練表示,競技運動非常現實,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後天的努力與不同戰術的靈活運用。唯有武裝自己,面對挑戰,保持樂觀的態度和奮力一搏的心態,是站上國際舞台的關鍵。對於陳健強的訓練一視同仁,還會幫他開出不同菜單,增加敏捷性與閃躲能力,以應對激烈比賽需求。
此外,帕運選手在比賽中,身心狀態各異,對戰中展現不同優勢與劣勢,為了提升選手表現,利用抗力球來加強核心肌群訓練,並強化平衡協調與下肢力量。臺灣目前僅有兩位帕運跆拳道選手,陳健強就是其中之一,期待他持續進化,站上體育最高殿堂,專注於提高身體素質,彌補因先天缺陷所帶來的挑戰。(撰文:校園記者國文115柯昱葶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