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為教育部領域教學研究中心總召學校)於113年10月18日在國立屏東大學辦理113年領域教學研究中心成果交流會。該活動由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指導,各領域教學研究中心及屏東大學協辦,由張玉山特聘教授及簡佑宏優聘教授共同主持,教育部張廖萬堅政務次長及王淑娟副司長擔任貴賓。來自全國9大領域14組中小學領域教學研究中心主持人及團隊齊聚一堂,發表執行成果與互相觀摩。
活動由AI生成的AI次長和張廖萬堅政務次長揭開序幕。
AI:大家好。我是張廖萬堅政務次長,歡迎大家參加113年師資培育之大學領域教學研究中心成果交流。
張廖次長:我才是張廖萬堅政務次長。不然,請你像我一樣,揮揮手,把臉轉到側面,再說說今年成果交流的主題是甚麼?
(次長把臉轉側再轉回來,並在臉前面揮揮手)
AI:唉呀,我的資料庫來不及更新,也被正牌的張廖萬堅政務次長發現我是假的AI次長了。讓我們用熱烈掌聲歡迎正牌的張廖萬堅政務次長。
張廖萬堅政務次長在致詞時指出,近年來,AI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就像剛才的AI次長以假亂真,還好目前還有破解的方式,就像剛才轉頭和揮手都是破解人臉生成的方式之一。2022年11月OpenAI發布ChatGPT後,AI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引起了廣泛討論。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和AMD董事長蘇姿丰近期訪台,更進一步提醒我們,培育AI人才刻不容緩。根據分析師的預估,AI算力每季翻倍,數據資料每年成長一倍,預計2027-2028年將會出現AI工程師。
張廖萬堅政務次長表示,生成式AI已經可以產出高品質的文本、圖片、影片、音樂和程式設計,這不僅改變了教材編寫的方式,也讓學生自學更為廣泛,為教學帶來重大變革。在這樣的趨勢下,第一線的教師正面臨新的挑戰,這正需要各位教授和師長們帶領大家在AI時代進行教學的創新。欣喜的是,全國九大領域的教學研究中心師長們能看到這個趨勢,著手進行AI時代的領域教學創新,從師資培育及教材教法研發出發,強化AI時代中小學的領域教學創新能力,為108課綱的自發、互動、共好的核心素養教學,賦予AI時代的教學創新價值。
接著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郭伯臣校長帶來專題演講,主題為「AI時代的領域教學創新」。演講內容包括UNESCO最近發佈的AI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我國「中小學人工智慧素養白皮書(草案)」及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等重要AI在中小學教育上的應用的指導文件為基礎,說明目前國內外AI在學科領域教學應用的重要方向,並分享教育部「職前與在職教師AIPACK課程推動與教學能力提升計畫」所開發的AIPAC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領域案例及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中應用因材網生成式AI學習夥伴e度的教學案例。郭伯臣校長很務實地介紹AI在領域教學創新的實例及平台工具等,在場領域中心的教授們收穫滿滿,也都抱以熱烈掌聲。
教育部為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的發展,以及素養導向教學的推廣,自103年度起推動「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領域教學研究中心設置計畫」,目前全國已設置9大領域14組領域教學研究中心,整合了領域教學研究中心和教材教法人才培育計畫,強化教授社群的建立、教材資源共享,以及師資的培育,希望強化中小學各學科領域教材教法研發能量,為師培大學教材教法授課師資進行培育及增能。臺師大科技系(總召學校)指出,各領域教學研究中心透過跨校社群來研發學科領域教材教法,而總召學校也搭建跨領域平台,來凝聚各領域中心的經驗與亮點特色,達成上述的目標。今後也將以AI在各領域教學應用的創新策略,列為重點推動項目。(資料來源:科技系 / 編輯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