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8年,生物學家在菲律賓群島發現,擁有不同金屬光澤和紋路的「球背象鼻蟲」,同樣物種於日治時期的蘭嶼也曾出現過,因受菲律賓區系昆蟲的影響,這裡擁有獨樹一幟鮮明外觀的球背象鼻蟲類群。致力於研究昆蟲物種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林仲平教授,與擅長拍攝生態紀錄片,也曾拿下國內外多項攝影大獎肯定的國際導演馮振隆合作,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一起拍攝「發現國境之南-台灣生物的南島緣」,前往蘭嶼小天池樣區,進行球背象鼻蟲的野外調查研究工作,並向大眾介紹其特性。
蘭嶼、綠島的球背象鼻蟲共有六種,與菲律賓本土數量差距極大,目前已知全球「球背象鼻蟲」已超400種,主要分布於東南亞群島,它們經過多年演化喪失了飛行能力,取而代之的是堅硬外殼,硬度足以成為全球最硬甲蟲之一。因無法飛行,它們產生島嶼隔離效應,在各自孤立生態發展棲息領域。林仲平教授表示,球背象鼻蟲的多樣性非常高,透過演化發展出不同花紋模樣,也因此攝取不同主食植物。
林仲平教授分享,球背象鼻蟲的紋路顏色主要為結構色,體表有一種光晶體,用不同排列方式形成,反射光線及色彩波長專一,且反射率極高,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一樣的亮度及顏色。他更透露,實際上球背象鼻蟲的表面是鱗片,與蝴蝶相同,是一層一層的,呈現豔麗色彩。
在蘭嶼,除了球背象鼻蟲外,還有珠光裳鳳蝶這類昆蟲,展現出美麗耀眼的樣貌,同時這兩種生物,也最具有島嶼象徵性與代表性。這些與台灣本土昆蟲不同的風采,充滿異國風格,增加蘭嶼生態的多樣性。(資料來源:民視報導 / 圖片:翻攝「發現文化 馮振隆說生態故事」YouTube) / 編輯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