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12學年度「師資生赴外教育見習」,師資培育學院高松景助理教授帶領幼家系許孟婷、心輔系陳品丞、教育系賴欣、謝昀珊、英語系邱郁軒、科技系吳亞蓉、衛教系陳彥廷、體育系邱科臺等八名師資生,於2024年6月9日至6月17日至越南胡志明臺灣學校 (簡稱胡臺校) 進行教育見習活動。師資生們藉由觀課、議課與教學演示提升專業科目的教學知能,並透過「他鄉遇故知」的活動與胡臺校國小部學生進行臺灣文化交流。
在見習期間,每一位師資生都得到專業科目教師的一對一指導,進行入班觀課、議課及教學演示,增進教學的實務經驗。此外,師資生們亦利用課間時間,參與胡臺校舉辦之高二自主學習成果發表會與童軍分站活動,更利用一天中午舉辦「他鄉遇故知」臺灣文化交流會,以家鄉地區特色為主題,透過輕鬆、結合遊戲的方式,讓旅居異國的胡臺校學生更認識臺灣的區域文化,頗受師生喜愛!在融入校園生活的同時,也拉近了與胡臺校師生的距離。
胡臺校辦學時依據臺灣最新的課綱,選用與國內學校相同的教科書。然而,為了因應該校學生獨特的風情,在教學方法上便有所不同。師資生們皆觀察到胡臺校學生上課時的熱情與踴躍回應,教育系賴欣同學表示:「學生熱情且較為單純,很多會自願協助老師」;英語系邱郁軒同學也發現學生同儕間會互相幫助理解學習內容;心輔系陳品丞同學補充:「學生在學習主科時較被動,而胡臺校老師的教學有特別依據學生程度做調整」。在與當地老師觀議課後,幼家系許孟婷同學認為,有鑒於胡臺校為海外臺北學校有更多元的升學管道,所以學校更強調學生不再只是單純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同時具備「知識、態度、技能」的素養,同時師長們也不吝嗇於提供學生指導與學習資源。
除了進行專業科目的見習,師資生也於6月12日觀摩了四校聯合舉辦的童軍分站活動。由高雄市茄萣國中的童軍團員負責,帶領胡臺校、胡志明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同奈省雒鴻中學的成員,進行繩結、旗語、領結、徽章設計的站點工作。因各校使用的語言不同,總能聽到學生們用不同語言互相交流,協助其他夥伴能明白現在進度,達到團隊合作、互相幫助的童軍精神。除此之外,我們也邀請胡臺校劉秉國老師介紹校本課程:「西貢時光機」的設計理念,希望胡臺校學生在越南接受臺灣教育的同時,也能夠學習越南在地的文化與歷史,瞭解不同史觀,進一步理解現實中衝突發生的原因,涵養尊重文化差異、與差異共存的內涵。
6月13日中午的「他鄉遇故知」臺灣文化交流會是本次見習中的一大重頭戲,由師資生們介紹自己的家鄉,以輕鬆的方式在互動間傳達臺灣特色,並以傳統遊戲、童玩、甚至傳統點心,讓胡臺校國小部學生實際體驗臺灣在地的文化魅力!體育系邱科臺同學準備了傳統陀螺,讓胡臺校學生真實體驗傳統技藝,不僅學生意猶未盡,就連師長也玩得津津樂道。而師資生們也藉此機會與學生交流,更了解當地學生的生活及越南的在地文化。
除了在胡臺校見習外,師資生們也參訪了丁善理紀念中學(LSTS),拓展對於教育的視野。丁善理紀念中學為私立實驗教育中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為宗旨,讓教師作為學生思考問題的引導者,由老師建構鷹架,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解決問題。師資生們除了驚豔於該校完善的教室資源外,也對於該校的教育制度十分有興趣。教育系謝昀珊同學發現,丁善理紀念中學透過行政支持與教師專業發展系統的協作,營造一個讓學生得以多元展現自我的學習環境。而教師在課室教學上,則透過探究式教學,減少教師的講述比例,並在過程中提供學習的素材與鷹架,創造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真正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與實踐,也為師資生們開啟了全新的教育視野。
談及教學演示經驗,科技系吳亞蓉同學分享學生在生活科技的課堂中表現投入、踴躍回答且很願意舉例發言,創意也比臺灣的學生還要多,她認為這是因為胡臺校學生不怕犯錯。同樣分享教學演示經驗的衛教系陳彥廷同學也表示認同,認為學生在非主科科目的學習時,更容易展現活潑、願意分享的一面,且在討論或遊戲過程中互相幫助,強者幫助弱者,這是難能可貴的景象。
歷經七日的教育見習,師資生們都對於自我的教學能力有實質的提升與收穫。胡臺校圖書館主任許絹屏主任勉勵師資生們:「教育工作是辛苦的,因為我們要照顧很多人;但它也是幸福的,因為我們能照顧很多人。」而高松景老師也期許師資生們:「能夠不斷增進自己的教師專業,引領學生用學科的語言與思維,來看待現實生活中的事務與解決問題。」期待師資生們能將此番「飛越西貢」的見習所獲,轉化為自己教育路途上的養分,並能落實於未來的每一個教育實踐中。(資料來源:師資培育學院 / 編輯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