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於6月1日舉行「幼兒與家庭中英雙語嘉年華」EMI課程期末展演,邀請社區民眾共襄盛舉。現場設立5個活動,同學展現課程所學知識,與社區民眾進行雙語交流,在溝通中互相切磋學習。
此次嘉年華分別由幼家科學系5位老師共同策劃多個主題式活動,分別為由吳怡萱老師指導「小小心靈大冒險:情緒友誼與抉擇」、聶西平老師指導「手牽手:養成家庭健康好習慣」、洪宜芳老師指導「幼兒感覺動作的探索旅程」、王馨敏老師指導「幼幼劇場:大腦的故事」以及楊翠竹老師指導「永續時尚:手縫與衣服修改」,參與學生共86位,為社區家長與幼兒帶來豐富多元的體驗課程。
眾多家長牽著孩子穿梭在誠勤走廊,教室內各式主題活動不僅讓孩子玩得開心,也讓家長習得新知。家長張爸爸分享,這次活動讓四歲女兒能跟學校以外的同儕互動,也讓他認識情緒控管和自我管理的知識,回家後也會注意自己的教養態度。汪媽媽則開心分享織布體驗的樂趣,「很可惜時間不夠,不然想學更進階的。」
「每關都很好玩!」陳媽媽表示,原先女兒吵著要吃飯,本來打算看完幼幼劇場就要離開,結果孩子非常喜歡闖關活動,一直玩到下午3點。她認為在這次活動中孩子收穫豐富,女兒很認真參與每個活動。張爸爸表示,女兒就讀雙語幼兒園,英語教學都是老師單方面教導,這次嘉年華讓孩子增加詞彙量,也能練習分辨說英文的時機。
幼家科學115柳欣岑分享參與活動的幼兒很認真專心,帶給她滿滿的成就感。幼家科學115郭佩宜補充,不僅孩子們開心參與,家長也很專心聽講解,有些家長會主動詢問相關知識,並將相關補充資料拍照參考。郭佩宜表示,籌備過程中跟小組同學討論如何設計遊戲、如何引起孩子的好奇心,雖具挑戰但也讓他收穫滿滿。
臺師大劉宇挺副教務長親臨現場,副教務長認為成功的EMI課程應讓學生專注於課程內容而非語言本身。這次的雙語嘉年華同學們很享受跟社區孩子相處的過程,語言已成為很自然的溝通媒介。
由於家長踴躍報名,幼幼劇場加開場次,劇場使用英文對話,透過旁白翻譯讓孩子們清楚內容。「超棒,真的超精彩!」參加幼幼劇場的劉宇挺副教務長表示,家長熱烈參與反映出社區對於親子活動的需求,這次活動讓學生能夠活用課室所學,不僅提升學生競爭力,也讓課程更具意義及價值。
幼家科學系近年來致力優化EMI課程品質,王馨敏主任希望在期末能讓同學有機會呈現課堂學習成果,並且能跟有興趣參與的社區民眾進行互動,讓EMI課程能更貼近日常生活。王馨敏主任分享,系上核心「幼兒」與「家庭」兩大主軸與社區關係緊密,過往系上很多課程都在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她自己去年帶領學生假日前往大安小古意歡樂園(親子共玩友善空間)帶課程給社區幼兒,獲得家長們好評。今年結合其他4位系上老師擴大規模,與社區居民共享更多EMI課程成果,在EMI課堂中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
談起EMI課程推動,王馨敏主任表示「從自身做起」,系上開設EMI課程邁入第五學期,師生對全英授課的規劃,仍有不同的意見跟想法。「一群人可以走的比較遠」,王馨敏主任坦言,單打獨鬥很辛苦,也不知道如何進步,因此系上成立「EMI教師專業社群」,定期聚會交流EMI教學經驗以及學生學習成效,提供教師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平台,讓系上老師在EMI授課這條路上不孤單。(撰文:校園記者幼家科學115林宸伃/ 編輯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