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夢機老師是臺灣當代最重要的古典詩人,同時也是師大體育系學士、師大國文系碩士與博士、中央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今年適逢《張夢機先生詩文補遺》一書編成,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與中國語文學會合辦之「遷徙・冷戰・中文系:張夢機與渡海文人」學術座談會,於5月24日在國文系語文視聽室舉行。作為師大人文季的活動之一,座談會分為三個場次,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圍繞著張夢機老師與渡海文人的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開幕式分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須文蔚院長、國文系李志宏主任;國立中央大學人文與藝術中心李瑞騰主任、中文系卓清芬主任代表致詞。第一場次的座談會為「臺灣師範大學與張夢機的青春年代」,主持人為蔡英俊教授,與談人有曾昭旭教授與顏崑陽教授,回憶當年與張夢機老師的交誼,聊著當年的文人雅興,如品茗、賦詩、出遊等二三事,勾勒出年輕時代的張夢機是一位如此有趣,且有俠義之氣的先生。最後,也談到張夢機老師離世之事,在一片懷舊氣氛中結束第一場與談。
第二場次的座談會為「冷戰下的中文系:作為老師的張夢機」,主持人為蕭麗華教授,與談人為簡錦松教授、李瑞騰教授與廖振富教授,聊著他們共同的老師──張夢機先生。老師個性豪爽、幽默風趣,並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大至指導、提攜之恩,小至日常相處點滴,都可看見學生與張夢機老師所建立的深厚情誼。
第三場次的座談會為「圓桌論壇:渡海文人研究的省思與展望」,主持人為李宜學教授,與談人為黃美娥教授、林佳蓉教授、李知灝教授與陳亭佑教授。圍繞著渡海文人的主題開展研究面向,討論戰後臺灣古典文學的研究進路與展望,其中提示了可以由報刊研究、文學史研究、個案研究等方式切入探討。並且在這場座談會中,談到關於臺師大詩人群的作品研究「是一種情誼,也是一種必然的相逢」。我們與老師的距離雖已然不可稱之為觸手可及,但卻仍未觸不可及,當今我們所在正是恰好的時空,為研究的好時機。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在燠熱的五月底,外頭卻因春雨而稍感微涼的天氣,我們在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懷念著張夢機老師。雖不免感歎流年荏苒,但老師的精神將會隨著一代代學生傳承,歲久而彌光──彷彿他不曾離開。(撰稿: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所謝亞凡同學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