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346人
圖 新聞投稿
2024-04-01
通識教育講座 談無家者與臺灣社會
圖
黃克先教授介紹無家者在過去的稱呼與影響。
圖
講師黃克先教授與臺師大通識中心主任鄭怡庭合影。
圖
主持人須文蔚教授致上感謝狀。
圖
同學提出對於無家者相信為何無家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13年3月27日邀請臺大社會學系黃克先教授擔任通識教育講座講者。講座主持人臺師大文學院須文蔚院長在致詞時表示,閱讀完黃克先教授的著作後,他認為黃教授就像是一位「解謎人」的存在,發現一個個謎團,並予以解開。此次,黃教授將講題設定為「無家者與臺灣社會」,盼能透過自己的分享,讓參與的同學們能更認識無家者,並破除既有印象。

在臺灣過往的社會之中,無家者們其實有很多不同的稱呼,諸如:羅漢腳、浮浪者、遊民、街友……等,是到近年來才因為社福團體的呼籲,才逐漸有了「無家者」這個稱呼。但之所以重視命名,並非是為了鑽牛角尖或單純政治正確,而是因為相信文字具備的力量,怎麼稱呼其實就是貼上某種想像,對待的方式也會由此改變。

對於無家者這個稱呼,被貼上標籤的人們也並非完全滿意。黃教授分享到有一次在參加人權尾牙的時候,一位被認定是無家者的民眾就跳出來表示:「我們不是無家者,我們是馬路英雄!」可見對於他們而言,仍希望被以一個相對厲害、好聽的方式稱呼,也並不想被稱呼為沒有家的人。「無家者的『家』是家屋的家。」黃教授於分享中再三強調,無家者中的很多人其實並非沒有家庭,而只是缺少回家的理由,或不願意住在一個房子裡面。

黃教授對於無家者的認識,來自於他前往艋舺公園實地與他們聊天互動,甚至睡在那裡的經歷。他說,一開始有些人以為他是社工,跑去問他補助要怎麼申請;有些人以為他是基督徒,是要來傳教的;也有人在知道他的身份後,勸他說做研究賺的錢不多,不如自己來教他賺錢的方法。在這些互動的過程中,黃教授發現無家者主要可以分為每日認真去找工作,希望有天遇見貴人的「做事人」,以及擅長辨識利益和操弄人際網路的人。另外再以心理狀態多分出一種「艱苦人」,他們因為身心狀態相對較差,所以相對更依賴人際關係以協助維持生活。

講座的尾聲,面對同學對於怎麼知道無家者口中故事真實性的提問,黃教授回答,其實整個過程是透過社工及教會人士的紀錄、長時間相處時的認識,以及和他們家人的對答,三角方式去驗證內容。但黃教授也補充,有時內容的真實性不能以實證主義角度去辨別,而是透過他們所說的內容,去推演他們為什麼這麼說,進而帶我們更認識到深層的社會。

黃教授表示,自己一直很希望透過無家者故事的紀錄與分享,讓更多人認識到無家者們也曾經是臺灣社會中小人物的其中一個,也對於那些和他慷慨分享故事的那些人們有了交代。(撰文:校園記者社教114周景嵐/編輯:張適/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