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全球第3 科學第4、閱讀第5 皆優於OECD平均
我國教育部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2月5日同步公佈「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2022」(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結果,共有81個國家及經濟體參與,以數學為主測領域,閱讀、科學為輔測領域。根據評量,我國學生的數學素養平均達547分、閱讀素養平均515分、科學素養平均537分,較2018表現分別進步16分、12分、21分;而本次數學排名第3名(2018排名第5),閱讀排名第5名(2018排名第17),科學排名第4名(2018排名第10),皆為PISA評量數位化(PISA 2015)以來的最佳表現。
PISA旨在評估不同國家15歲在學學生的數學、閱讀及科學素養,以評估他們應對社會變動的能力,即所謂的真實生活素養。我國自2006年參與施測,2022年是第6度參與。臺灣PISA 2022計畫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院長暨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主任蔡今中終生榮譽國家講座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學習科學跨國頂尖研究中心承辦,組織跨校研究團隊執行計畫。蔡今中終生榮譽國家講座教授感謝參與施測學校、教師與學生們的努力與付出,順利完成本項重要國際評比之調查。
一、施測及資料蒐集情形說明
因全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PISA原訂於2021正式施測遞延至2022,並更名PISA 2022。正式施測期間為2022年4月11日至5月27日。然受疫情影響,抽樣的216校中僅施測188校。其中有6校學生出席率未達33%,依PISA技術標準予以排除,故最終臺灣PISA 2022正式施測樣本共計182所學校、施測近6000名學生。PISA 2022為電腦化施測,學生透過評量系統回答測驗及問卷,施測學校校長另需填寫學校問卷。OECD對於PISA調查方式及施測步驟,均有標準化的流程規範。雖然採電腦施測,疫情期間仍需學生到校應試。儘管施測過程受疫情影響,我國施測樣本經OECD資料裁定,調查數據獲國際認可。
二、世界各國教育體系遭遇百年大疫挑戰,臺灣於疫情中逆勢前進,教育體系具備韌性
PISA 2022 OECD國家的平均分數分別為數學472分、閱讀476分、科學485分。與PISA 2018相比,OECD國家平均分數分別下降了17分、11分和4分,皆為歷年來的最低表現。顯見,COVID-19疫情對全球教育體系造成極大衝擊。然而,OECD國際報告指出,在參與PISA 2022的81個國家/經濟體中,僅臺灣、日本、韓國、立陶宛並列具備韌性的教育體系。這四個國家在學生數學素養表現、數學教育機會均等程度、幸福感三向度,表現皆與OECD平均值相當或更高;且在2018年至2022年間,這四國在這些向度的表現呈現持平或是進步趨勢。
三、PISA 2022臺灣數學素養表現優異
PISA 2022我國學生數學素養平均分數為547分,在81個參加國及經濟體中排名第3,與2018年(531分)對照,分數進步16分,為PISA評量數位化,以來最佳表現,亦顯著高於OECD平均(472分)。PISA依據PISA分數將學生表現由高至低分為水準6、5、4、3、2、1a、1b、1c以及「低於1c」共9個水準,並定義「水準5以上」及「未達水準2」的學生分別為高表現及低表現的學生。本次我國高表現學生自2018年的23.2%提升至31.7%,高表現學生比例僅次於新加坡的41%,為世界第二。而我國低表現學生佔14.6%,根據OECD國際報告,數學素養未達水準2的學生比例不超過15%,代表該國或經濟體學生之數學基本能力普遍達到基礎水準(Basic Proficiency)。PISA 2022僅我國、愛沙尼亞、香港*、日本、澳門和新加坡,達到此門檻。(註:*表示該國/經濟體數據未達一個或多個PISA 抽樣標準)
四、我國學生PISA 2022閱讀及科學亦表現優異
PISA 2022的閱讀及科學雖非主要評量領域,仍有連結試題幫助各國追蹤學生在這兩領域的表現。我國學生在PISA 2022閱讀素養平均515分,科學素養平均537分,兩科皆顯著高於OECD平均表現476分及485分;與2018年(閱讀平均503分、科學平均516分)相比,分數提升12分與21分;其中我國學生在科學素養的表現上,更是自2006年以來的最佳分數。
五、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指標逐步改善
PISA強調對教育機會均等議題的關注,試圖提供各國多元的參考指標。若社經地位與學生表現的關聯度降低,或各類學生之間的差距縮小,代表該國的教育機會均等度較高。首先,從2012年到2022年,臺灣學生社經地位解釋數學表現變異的百分比由17.9%下降至15.7%。這顯示社經地位對學生數學表現的影響逐漸減小,教育機會均等程度從低於OECD平均進步至與OECD平均值相當。這反映了過去十年我國數學教育機會均等程度的改善趨勢。此外,即便是在社經地位國際指數最為弱勢的學生中,臺灣學生在PISA 2022的數學素養表現仍然優異,平均得分約為471分,相當於OECD國家平均水準。而臺灣整體校際變異比例由2012年的42%下降至2022年的38%,這也顯示了學校間的差異呈現縮小趨勢。在性別差異方面,PISA 2022顯示,臺灣學生的數學素養平均表現中,女生得分為544分,而男生為550分,性別差異小於OECD平均水準。以上數據呈現了我國教育機會均等程度朝向逐步改善的正面趨勢。
六、教育現場快速因應疫情融入數位化教學
臺灣學生在學習上並未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反而在疫情催化下,學習環境成功導入數位模式。這歸功於第一線教師快速應對疫情,成功實施遠距教學,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目標。此外,我國多年來在數位學習和網路教育相關研究展現卓越的學術量能,不僅在理論研究上有所建樹,更在實務層面深耕不懈,多元化數位學習資源的開發應用與遠距教學的普及,學生逐漸熟悉電腦化評量模式,使得測驗結果更真實地反映臺灣學生的實際表現。
七、108課綱實施:深化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持續增進探究實作能力
108課綱的實施著重學生的核心素養,旨在培養學生具備應對現實生活挑戰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並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於生活情境中。PISA評比也採用素養導向的評量方式,將15歲學生視為解決問題的主體,並評估其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的素養表現。值得注意的是,PISA 2018與PISA 2022的正式施測時間剛好介於臺灣實施108課綱前後。透過與PISA 2018的比較,臺灣學生在PISA 2022數學、閱讀與科學素養表現均有顯著進步,在全球排名上亦有提升。此外,臺灣學生在各素養水準為5以上的學生比例明顯提升,而未達水準2的學生比例呈現維持或略微下降的趨勢,顯示出學生整體素養表現的提高。這反映出108課綱的實施有助於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使其具備21世紀的重要能力,在國際上展現卓越表現。
PISA 2022數學題型情境複雜度提升,要求學生運用數位工具進行操作、探索、實驗,並組織前述資訊以形成答案。臺灣學生的學習環境中接觸這類題目的機會較少,在探究與實作方面的能力可再強化。數位工具在探究、互動、以及操作上更具靈活性,可以協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探究與實作。建議未來可透過以下方式強化臺灣學生數學探究與實作能力:
1.提供更多機會接觸抽象概念、符號、估算不確定性資料
2.鼓勵使用數位工具進行探索與實驗
3.融入生活情境問題解決、鼓勵學生批判思考及培養數學溝通能力
臺灣學生在PISA 2022數學、閱讀和科學素養平均表現明顯提升,這也是自PISA 2015全面數位化以來,臺灣學生的最佳表現。顯示我國學生在應對疫情挑戰時能夠逆勢上揚,展現卓越的學習成果。這不僅是對學生與現場教師的肯定,亦彰顯我國教育體系在因應變局上的韌性和應變能力。(資料來源: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 / 攝影:張適 / 核稿:胡世澤、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