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教育學界年度盛事「112年度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11月18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行,由教育部部長潘文忠頒發「木鐸獎」,肯定39位專業教育人士在各教育學術團體的研究貢獻。潘文忠部長表示,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每年所關注和探討的議題,也正是國內教育界包括教育部所面臨的問題,並期望年會所提出的具體建議,能作為教育政策規劃和修訂的參考。臺師大宋曜廷副校長、前教育部長、臺師大教育系吳清基名譽教授也出席表達重視。
潘文忠部長表示,各教育學術團體致力在學術研究和議題探討,是推動臺灣教育向前邁進的重要力量,這幾年COVID-19疫情,對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學校面臨停課的衝擊,但所有在第一線的教育夥伴仍肩負使命感,面對這不可知的挑戰,從國小到大學,大家都用最大的力量,讓學生的學習不中斷。
此外,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今年也關心疫情是否也影響了師資供需,對此,潘文忠部長表示,疫情期間暫緩了臺灣師資的新陳代謝,當時許多縣市沒有辦理教師甄試,直到這一兩年疫情解封,教育部提供協助也對地方政府作出要求,各縣市共提出近一萬個各類科教甄名額,以補充中小學的師資人才,他也肯定各教育學術團體致力在學術研究和議題探討,是推動臺灣教育向前邁進的重要力量。
112年度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召集人、劉美慧理事長表示,今年適逢中國教育學會90周年,也是臺灣教改30周年,因此立基於過去30年教育改革的基礎和成果上,懷抱「教改30,面向未來」的雄心壯志,建構未來教育的想像與期待的落實,匯集國內各教育學術團體智慧,提出4項建言,包括一、善用生成式AI帶來的教育創新機遇,同時積極面對可能產生的挑戰,並提出應對策略;二、前瞻中小學課綱的課程改革基礎工程,立基於現階段課綱特色基礎上,推動未來課綱研修行動;三、教育成敗繫於師資的良窳,穩定各類型師資培育的供需,精進師資公費制度的運作;四、發揮學習歷程檔案的功能之餘,大專校院可適度公布評分規準,引導學生學習方向。期盼臺灣教育在歷經數十年的改革之路後,能走得更為穩健,讓臺灣教育體制強健茁壯且永續發展。
每年的木鐸獎表彰教育學術團體中優良教育人員在學術研究上的努力和成就,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林明地獲中國教育學會推薦,榮獲本屆木鐸獎,他曾擔任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所長、教育學院院長及教務長,並獲聘擔任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教育學門召集人,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20多次。
林明地教授致力推動校長學和學校領導相關研究,並發表相關主題論文百餘篇。林明地教授表示,學術工作是一棒接著一棒傳承下去,大家都是學習者,在團體中發揮個人創意,為團體做出貢獻。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武東星校長獲臺灣高等教育學會推薦,榮獲木鐸獎,他表示,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應有更多關注和保障,以提升高等教育公共性。
大同技術學院楊昌裕代理校長獲中華學生事務學會推薦獲獎,他表示,學生事務日趨多元複雜,但攸關學生權益及發展,各種有關學生事務、輔導和特教相關的法律修正或教育部頒訂措施,都需要學校與時俱進跟上,對學校是一大挑戰。(資料來源:教育電台、自由時報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