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退休教授、畢生致力融合西方抽象與東方傳統繪畫藝術、新視覺主義理論創立者郭軔教授,8月19日辭世,享耆壽98歲。
1928年在河南省武安縣出生,郭軔教授早年受傳統書畫教育,而後至北平藝專、杭州藝專學習,曾獲徐悲鴻、齊白石、艾中信、吳作人等名家指導。他與趙無極、朱德群先後就讀杭州藝專,留學歐洲,同為深受中西方現代浪潮影響的一代。
1958年郭軔前往西班牙深造,1961年創「新視覺主義」理論,1965年當選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院士,在國際藝壇占一席之地。自1962年學成歸國後,進入臺師大美術系所任教,銜接1950年代末期五月、東方的現代繪畫運動,將抽象主義帶進學院教學,致力藝術教育四十年。
作為臺灣第一代融合西方抽象藝術與中國書畫傳統之華人藝術家,他將西方抽象繪畫的理念,結合現代技法的實驗,讓傳統美學有了新的變革。他的創作媒材多元,油畫、書法、水墨、詩文等揮灑自如,作品曾於國內外公私博物館展出並獲收藏。
郭軔亦對臺灣早期電影貢獻良多,曾擔任李行導演《蚵女》、《養鴨人家》藝術指導,榮獲第十二屆亞洲影展最佳藝術指導獎。據導演王童回憶,當時看見郭軔美術設計的驚豔:「我有一位老師郭軔曾經擔任李翰祥改編聊齋故事的《八十七神仙壁》的美術指導,郭老師就邀我去拍片現場參觀他們製作的壁畫,赫然發覺攝影棚並不大,看起來卻是既深且遠,原來是善用『假透視』的技法,改變了電影的製作空間,太神秘也太精彩了,電影搭景絕對不是蓋實景建築,善用空間,創造空間,才是本事。」
郭軔子郭強生為知名作家,其於父親郭軔的訃聞寫道,「老人家晚年仍書畫不倦,以『三研堂堂主』自居——立德、立言、立藝,正足以形容他勤懇又豐富的一生」,將於9月2日於臺北市第二殯儀館舉行告別式。(資料來源:典藏雜誌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