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為提升大專校院教師重視教學品質,自107年度起推動實施「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12年度審查結果已於日前公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共計通過33件計畫,通過件數為全國國立一般大學第二名,通過率高達68.75%,總補助金額新臺幣1,023萬9,830元突破千萬,雙雙創下本校歷年最高紀錄!
依學院統計來看,本次獲得補助的計畫主持人含括臺師大7個學院以及2個行政單位,其中科技與工程學院以及運動與休閒學院通過件數最多,各通過8件,其他學院通過件數分別為:教育學院5件、理學院5件、文學院3件、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1件、音樂學院1件、師資培育學院1件、教務處共同教育委員會國文教育組1件。
依教師個人獲補助情形來看,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方進義教授已連續6年通過計畫,成為全國少數自計畫推動以來每年皆獲得補助的主持人之一;機電工程學系陳順同教授以及體育學系掌慶維副教授各通過5次;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張玉山教授、物理學系駱芳鈺副教授、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李良一助理教授、特殊教育學系暨復健諮商研究所張千惠副教授等則分別通過4次計畫。另本次通過名單中,通過3次以及2次的教師分別有6位和10位。本校教師持續致力於教學實踐研究,實際改變教學現場的用心值得肯定。
本校112年度通過的33件計畫當中,有10位教師為首次通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其中生命科學系謝秀梅教授、工業教育學系周明教授、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李晟瑋助理教授等3位,都曾獲得校內「教學精進創新與專業社群計畫」補助。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鼓勵教師藉由校內教學精進計畫進行課程、教學規劃與學習數據收集,累積教學研究執行經驗,再行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期盼臺師大有更多教師積極投入改變教學方式,提出更有效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獲得更高的教學品質及提升學習成效。
教育部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為年度計畫,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可提出申請,相關資訊可參閱本校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網站公告(網址:https://reurl.cc/e9GjaQ),歡迎有興趣提出計畫申請的老師及早開始準備。另歷年計畫成果報告皆公開於計畫官網,歡迎教師參閱(網址:https://tpr.moe.edu.tw/achievement/report)。(資料來源:教學發展中心 /編輯:胡世澤/核稿:鄧麗君)
112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臺師大通過計畫名單
學門 | 系所 | 主持人名稱 | 職稱 | 計畫名稱 |
[專案]大學社 會責任(USR) |
人類發展與 家庭學系 |
黃淑滿 | 助理教授 | 具家庭教育需求之家庭成員的「家庭生活評估 與教育介入」服務成效及影響因素探究 |
[專案]技術實作 | 科技應用與人力 資源發展學系 |
蔡芸琤 | 助理教授 | 使用Tinker Learning教學策略 提升學生程式設計及應用能力 |
[專案]技術實作 | 英語學系 | 江璧羽 | 助理教授 | 用英文寫杯台灣茶 |
人文藝術及設計 | 英語學系 | 張瓊惠 | 教授 | 〈行動文學:永續發展目標與跨領域合作〉 |
人文藝術及設計 | 華語文教學系 | 邱詩雯 | 助理教授 | 導入數位人文到華語教材教法行動研究 |
人文藝術及設計 | 音樂學系 | 趙菁文 | 副教授 | 音樂家的跨域之路: 從動作音樂性與即興創演開始 |
工程 | 學習科學學 士學位學程 |
李良一 | 助理教授 | 監督及支援程式除錯 以改善程式初學者的學習成效 |
工程 | 資訊工程學系 | 官振傑 | 助理教授 | 密碼學及其應用實踐 |
工程 | 機電工程學系 | 陳順同 | 教授 | 基於產業實務的放電加工波形設計 融入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加工之教學實踐 |
工程 | 電機工程學系 | 賴以威 | 副教授 | 結合案例探究與合作學習的全英語工程數學授課 |
工程 | 資訊工程學系 | 紀博文 | 副教授 | 實體、同步還是非同步?探究不同教學模式 對於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的影響- 以程式設計課程為例 |
工程 | 光電工程研究所暨 學士學位學程 |
廖書賢 | 教授 | 問題導向教學於虛擬儀控程式設計 與應用課程實踐之研究 |
民生 | 運動休閒與餐 旅管理研究所 |
王國欽 | 教授 | 下世代旅遊業領袖人才培育實踐計畫研究 |
民生 | 運動休閒與餐 旅管理研究所 |
方進義 | 教授 | 線上遊戲或是實體遊戲有效 ?以遊戲設計為基礎 之餐旅投資與財務管理課程對於餐旅學生 深度學習與學習成效及滿意度之影響 |
生技農科 | 生命科學系 | 謝秀梅 | 教授 | 標靶國際化生技產業職涯規畫之實踐教學 |
社會(含法政) | 地理學系 | 陳哲銘 | 副教授 | 無聊變有趣:學生自製幽默素材 在統計入門課程的應用 |
教育 | 工業教育學系 | 周明 | 教授 | 理論抽象概念的具體化教學實踐 |
教育 | 科技應用與人力 資源發展學系 |
蔡其瑞 | 助理教授 | 應用表情偵測機械製造實作 焦慮與操作焦慮因應策略分析 |
教育 | 特殊教育學系暨 復健諮商研究所 |
張千惠 | 副教授 | 融入遊戲機制的合作式數位閱讀標註系統 對於師培生EMI課程英文文獻閱讀成效之研究 |
教育 | 科技應用與人力 資源發展學系 |
張玉山 | 教授 | 透過元宇宙教學提升AI-STEAM學習 成效與創意表現----臉部表情的研究 |
教育 | 科學教育研究所 | 張文華 | 教授 | 運用自我評鑑促進師資生省思及調整教學規劃 |
教育 | 特殊教育學系 | 陳偉仁 | 助理教授 | 既思且辨(2):議題融入資優教育課程 與教學設計中認知精準提問策略的探究 |
教育 | 科技應用與人力 資源發展學系 |
林弘昌 | 副教授 | 科技與工程學院製造科技總整課程的 合作學習課程設計與教學成效評估 |
通識(含體育)- 體育課程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 施登堯 | 副教授 | 解放後的體育師資生評量實踐經驗 |
通識(含體育)- 體育課程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 張育愷 | 教授 | 多面向健康價值武術課程: 體適能、執行功能和大腦功能之觀點 |
通識(含體育)- 體育課程 |
公民教育與 活動領導學系 |
李晟瑋 | 助理教授 | 從戶外活動中做性別:性別平等議題融入 戶外活動課程培養大學生團隊凝聚力之探究 |
通識(含體育)- 體育課程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 鄭志富 | 教授 | 理論與實務之橋接-個案教學 在運動管理課程之新嘗試 |
通識(含體育)- 體育課程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 王宏豪 | 助理教授 | 自主學習模式介入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展演課程 對學生多元文化素養提升之影響 |
通識(含體育)- 體育課程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 張琪 | 助理教授 | 找回自己的身體能力- 以素養導向融入體操遊戲初級課程之研究 |
通識(含體育)- 通識課程 |
教務處共同教育 委員會國文教育組 |
謝秀卉 | 講師 | 讓思辨有話可說:「討論」的「國文課」 的口語表達教學實踐與成效探討 |
通識(含體育)- 體育課程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 掌慶維 | 副教授 | 以設計思考途徑培育體育師資生 之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能力 |
數理 | 物理系 | 駱芳鈺 | 副教授 | 全英語實驗課教學關鍵和學習指標 |
數理 | 師資培育學院 及物理學系合聘 |
陳育霖 | 助理教授 | 探究式教學設計取向的物理學習 |
112年各學院通過件數表
學院 | 112年通過件數 |
科工學院 | 8 |
運休學院 | 8 |
教育學院 | 5 |
理學院 | 5 |
文學院 | 3 |
國社學院 | 1 |
音樂學院 | 1 |
師培學院 | 1 |
共教國文組 | 1 |
總計 | 33 |
112年度各學門通過件數表
學門 | 112年通過件數 |
教育 | 7 |
通識(含體育)-體育課程 | 7 |
工程 | 6 |
人文藝術及設計 | 3 |
[專案]技術實作 | 2 |
民生 | 2 |
數理 | 2 |
[專案]大學社會責任(USR) | 1 |
生技農科 | 1 |
社會(含法政) | 1 |
通識(含體育)-通識課程 | 1 |
總計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