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573人
圖 新聞投稿
2023-06-25
看見教育需求發展多元議題 教育系教育專題期末發表
圖
臺師大教育系於6月9日舉辦111學年度教育專題期末發表會,8組教育系學生,以海報分享形式,向委員、師長與同學介紹成果,與未來可行性。
圖
《國際生小管家—臺師大大學部國際學生在臺適應問題之探究》組分享研究內容。
圖
教育系方永泉系主任表示,Capstone綜整課程是三年來學習的統整,讓學生的專業知識更加穩固。
圖
專題製作面臨的機會與挑戰,是與教育現場的連結機會,以及如何共感、同理學習扶助學生,學生在課程中學習面對真實世界、理解真實的人工作型態,以及學習團隊合作。
圖
教育系余穎麒副教授表示,很欣慰能夠觀察到學生在專題課程,學習跨出理論的框架,思考解決教育實務的問題。
圖
行政教學經驗豐富、了解大學相關事務的林玫君學務長。
圖
教育系許殷宏副教授表示,今年實體發表,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圖
教育系林君憶助理教授感動表示,發表會展現同學說故事能力、想像力與創造力、整理敘述能力、共感能力。
圖
教育專題指導老師陳伊琳教授(左二)。

整合三年學習知識,實際應用於教育場域。臺師大教育系於6月8日舉辦111學年度教育專題期末發表會,8組教育系學生,以海報發表形式,向委員、師長與同學介紹成果,與未來可行性。

本次與會評審委員有行政教學經驗豐富、了解大學相關事務的林玫君學務長;具國高中長年教學經驗的南港高中廖純英校長;教育部108年師鐸獎的臺北市景興國中李鳳華老師;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107級教育系校友林慧青組長,共同參與期末發表會,給予學生啟發性建議。

專題發表主題橫跨各教育階段,從小學到大學發表多元教育議題,主題有月經汙名化、棒球帶入國語文素養課程、高中生公民課發言情境與策略、高中生SEL自我覺察課程與學習壓力改善、大學生程式設計動機、大學生理財、原漢學生關係改善、國際學生在臺適應問題。

教育系方永泉系主任表示,Capstone綜整課程是三年來學習的統整,讓學生的專業知識更加穩固,教育專題的四位指導老師許殷宏、余穎麒、林君憶、陳伊琳等教授在課程中,從題目選定到實務現場踏查等,給予學生指導與協助,讓學生在教育專題執行的歷程中「觀察、思考、解決問題」,並對教育現場的現象、問題、省思,輸出具體的方案,並實際行動,嘗試改善、提升教育。

方主任也提到,感謝校內的支援與校外的合作支持,如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TKB臺灣知識庫,提供補助與產業合作,讓學生作品不只是停滯在校內,更能推展至產業界。

教育系許殷宏副教授提出今年三點專題特色,第一為擺脫往年疫情的線上形式,今年實體發表,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第二為這門課帶領大家了解教育現場實際情況、採訪師長,讓理論與實務進行深度對話,成為極具價值的學習經驗,第三為藉由校內外具教育實務經驗的評審專家,提供具體可行的建議,拓展學生的多元視野。

教育系余穎麒副教授表示,很欣慰能夠觀察到學生在專題課程,學習如何跨出理論的框架,走入教育現場調查需求,並研擬解決教育實務問題的方案。在專題的發展過程中,學生在小組團隊合作所展現的領導力、溝通協調力,與工作分配力皆獲得提升。余副教授鼓勵學生朝多元方向思考教育議題,讓教育議題能向上及向下延伸,甚至與產業結合,不再侷限於教育系學生熟悉的中等教育範疇中。

余副教授期許專題能夠永續發展,並與相關的教育組織及單位進行合作,如《國際生小管家—臺師大大學部國際學生在臺適應問題之探究》組,體認在高教國際化的趨勢下,為使高教機構的國際招生能永續發展,「善待」與「留住」已招收的國際生,使其發揮口耳相傳的行銷作用,是當前高教領導需要重視的一環。藉由調查國際學生的需求,此專題小組發現大學在國際生的學業與語言適應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國際生在台灣的生活適應、社交與身心健康需求尚待滿足。因此,該組設計IG協助國際生統整相關資源,同時也提供他們一個與台灣學生跨文化交流的平台。若能與國際處或國際生友會合作、繼續深入發展專題,將來必定能為來臺求學的國際生帶來莫大的幫助。

教育系林君憶助理教授感動表示,發表會展現同學說故事能力、想像力與創造力、整理敘述能力、共感能力,這段努力的歷程珍貴且值得。本屆專題學生運用不同媒材,舉凡剪輯影片、製作電子有聲書繪本、程式設計,現場教學及活用社群媒體,實際觸及希望影響的對象,並且評估實作的成果。

林教授帶領《採訪你行不行—由棒球採訪出發的跨技巧國語文素養培養課程》、《老師我有話要說!促進師資生探究高中學生於公民課堂發言之情境與策略》兩小組,她表示專題製作面臨的機會與挑戰,是與教育現場的連結機會,以及如何共感、同理教育現場師生遭遇的挑戰,大學生在課程中學習面對真實世界、思考如何與場域中的人事物互動過程中調整自己,以及學習團隊合作的軟實力,是機會難得的經驗。

林教授感謝委員們的建議,帶給學生在探討行動與邏輯的一致性、文獻反思等努力的方向,也讚賞教學助理傳承過往專題經驗,匯集知識的力量、成就與協助每一次的學習機會,並期望透過專題,學生間能夠學習彼此的優點,思考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撰文:校園記者人發113沈佩儀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