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248人
圖 新聞投稿
2023-06-14
國際年輕學者座談會在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圖
屈林邀請同學們從科技教育專家的角度思考科技教育對臺灣的重要性。
圖
屈林解釋「直接教學模式」的第一步,即「明確解釋教學任務」。
圖
丁玉良教授頒發給屈林本次研討會的證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於2023年6月2日邀請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就讀博士的屈林(Lin Chu)進行座談會,座談會主題是科技教育在臺灣的重要性,以及在美國攻讀博士的經驗談。

屈林擁有臺灣的兒童英語教學碩士學位(MA in Children English Education),目前正在美國研讀教學系統科技(IST, 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領域的博士學位,她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電腦科學教育(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數據科學(Data Science)等。

座談會開始,屈林邀請在場的學生以科技教育專家的角度,透過科技教育的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執行科技教育,以及評量執行成果等前中後的教學設計模式,鼓勵學生思考臺灣的科技教育。首先她問在場的學生,為什麼在這個時代,科技教育很重要?對於台灣來說,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在哪裡?

現場的博士生張軒寧回答,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學習科技的方式也不斷創新,所以對於科技教育的改善和創新就非常重要,這也是政府值得投入和關注的重點教育領域;而台灣的天然資源缺乏,科技產業成了台灣的「護國產業」,各種資源在集中在發展科技領域,故科技人才對台灣的未來非常重要,科技教育當然不容小覷。

屈林回應,除了軒寧說的上述原因,Cheryan等學者也在2017年時提出,年少時期較少接觸科技領域(如工程、電腦科學等)是現代科技領域性別比例不平等的其中一個原因。因此,將科技教育向下延伸至國高中以及國小,亦有利於改善科技領域的性別比例。

接著,屈林與同學分享在執行科技教育時可能需要的考量。屈林以直接教學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中的第一步「清晰解釋的教學任務(clearly explained teaching tasks)」為例。在此步驟中,教師可以與國高中生分享為何從現在開始接觸科技教育可以為這個世界做出改變。屈林舉例,邀請國高中生描繪出他們心中對於工程師的形象,並且加以分類,能夠了解學生對工程師的刻板印象。接著再介紹幾位突破刻板印象的科技領域成功人士,有助於提升國高中生在科技領域上的學習動機。屈林認為,此方法能有效增強和加速學生的學習過程。

執行科技教育之後,評量執行成果能夠幫助我們檢視教學設計是否需要改進。屈林提醒同學,身為科技教育者,需要隨時問自己三個問題:1. 如何確認學生是否獲得了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2. 學生能否在課堂之外使用他們的學習成果?3. 如何在課後/學期結束後延伸學生的學習?

座談會的下半場,屈林與大家分享她在美國讀博士的過程與心得,包括各種文件準備、申請獎學金、助教的工作內容與薪水、博士畢業條件。屈林也貼心的和同學分享博士班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如何平衡,由於許多博士生都擁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因此和傳統意義上的學生很不一樣,能休息的時候就盡量休息,有時間的話就和家人與朋友出去玩,需要調整和幫助的時候就要勇敢開口,讓自己擁有平衡健康的生活模式,也很重要。

最後,屈林回憶起她前陣子在美國舉辦研討會的歷程,她表示,舉辦研討會的過程中,她會接觸來自不同國籍、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學者和同學,因大家擁有各自的思維與做事習慣,加上各種突發狀況,所以舉辦研討會並不容易,當中經過許多磕磕絆絆。雖然辛苦,好在已經順利落幕了,過程中也獲得許多學習和啟發。

經過屈林的講述、討論與互動之後,在場的同學在科技教育的領域確實得到更清晰的視野與方向。(撰稿者:科技系博士生張軒寧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