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嘉義八口之家的長男,到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的首席工程師,物理學系63級校友林金滄,在臺師大物理系及物理所取得學位後,旋即赴美發展,成功在異鄉闖出一片天。工作之餘,林金滄也擔任臺師大北加州校友會會長,籌劃各種校友活動及聯繫工作,並於2021年接下臺師大北美基金會董事長重責,成為海外校友和母校之間最堅實的橋樑。
臺師大北美基金會於2020年4月成立,目前由美國12個地區的校友會推派代表所組成,有別於其他以聯誼性質為主的海外校友社團,是少數通過美國國家稅務局(IRS)認證的非營利機構。海外校友可以透過北美基金會網站或基金會人員協助,捐款支持臺師大各項校務計畫,包括百年校慶校務發展基金、學生獎助學金等,同時,達到節稅及幫助臺師大學弟妹安心就學,及促進母校發展的雙贏目標。
從嘉義出發 在臺師大開拓視野
林金滄出生於嘉義,爸爸在中油上班,媽媽則做點小生意貼補家用。身為家中長男,父母從小就希望他能作為弟弟的榜樣,而他也不負期望,不僅成績優異,高中也順利進入嘉義高中。高三時,他初次接觸物理,震撼於「原來有這種方式的邏輯思考」,便將物理系填為第一志願,並選擇有公費生制度的臺師大就讀,以減輕家中經濟負擔。
剛從嘉義上臺北的林金滄,個性內向文靜,卻因喜愛音樂,選擇加入「音樂聽起來不太一樣的」博欣社(土風舞社),在與人互動中,逐漸打開他的熱情。此外,他也對國文系吳璵老師開設的大一國文印象深刻。當時的國文課安排在下午,老師常帶著全班同學戶外教學,或是一起擠公車到陽明山賞花,讓他開拓了視野,也觸動了他想到外面世界多看看的念頭。
畢業後,林金滄分發到板橋國中教書,當時,因為年輕又「長得比較兇」,因此,被學校派去任教後段班。在當時的升學主義下,因成績落後而被分到後段班的學生,大多無心上課,但他拿出當兄長的威嚴,從而建立起班級基本秩序,是他短暫執教過程中難忘的回憶。
教書第二年,林金滄萌生進修的念頭,剛好臺師大物理所正在招考第二屆研究生,他抱著測試自己程度的心情應考,想不到一舉及第,便在臺師大物理所取得了碩士學位。退伍後,也順利獲得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入學獎學金,跟著錄取同一所大學的同系學妹、也是新婚太太,一起前往美國展開留學生活。
美國生活大不易 從物理轉攻電機
美國物價水準高昂,隨著孩子出生,當林金滄收到美國醫院寄來的帳單時,整個嚇了一跳,他說:「當時真不知道要去哪裡找錢來付,連辦分期付款,都不知道要付到什麼時候?」迫於經濟壓力,又因俄勒岡州離加州很近,能強烈感受到當時半導體產業的榮景,因此,他決定轉到電機系修課,並在畢業後,進入當時半導體產業中的領導品牌—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服務(註:該公司於2011年與德州儀器公司合併)。
在積體電路ASIC晶片設計過程中,追求小、省電及運轉快速的要求,是晶片設計者共同的願望。由於林金滄暸解電晶體的物理特性,能優化設計技術,達到小而快的設計要求,因此,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滿足客戶端旳需求。
因為掌握關鍵技術,林金滄成功幫公司省下不少時間和金錢,一路從工程師升職到擔任部門負責人。他說:「美國文化強者為勝,當技術比人強的時候,大家就會信服你!」再加上他仍保有為師、為長的性格,只要別人有不懂的問題,他都毫無保留的解答,因此,深獲主管和同事信任,最後還協助2家半導體公司在NASDAQ上市。
理性與感性兼具 熱心參與校友活動
在物理學的訓練下,讓林金滄無論是擔任部門主管、臺師大北加州校友會會長,或是北美基金會董事長,都展現出縝密的思考力及判斷力。又因為臺師大培養出的人文素養,使他在理性思維中,仍不失感性情懷和服務熱誠。
林金滄剛到灣區上班時,有次,透過朋友介紹,得知附近有一個臺師大北加州校友會,每年都會舉辦露營和年會活動。剛好當時小孩年紀還小,缺玩伴,他就帶著孩子參加校友會活動,後來彼此更熟識後,就順勢進入理事會幫忙。他笑稱:「不知道為什麼,慢慢就變成會長了!」
擔任會長後,林金滄仍熱心找人、找場地及找資源,有人想辦畫展,他就幫忙找文教中心借場地、掛圖;卸任會長後,他也經常透過ZOOM軟體舉辦線上聯誼會,談談退休及養生規畫等等,凝聚北加州臺師大校友們的向心力。林金滄說:「有時,我參加其他學校的校友會,他們就會來跟我說,我的哪位朋友、親戚或是妹妹,是念臺師大的,我就會跟他們要電話,透過人際關係,邀請年輕一代的校友來參加臺師大校友會。」
「臺師大校友會是一個很有特色的組織,校友人才眾多,因為校訓是『誠正勤樸』,所以我們『勤樸』兩個字用得很好,不鋪張、不浪費。其他學校辦活動都張燈結綵,我們辦任何活動都很簡樸,能自己動手做的,就盡量自己做。」林金滄笑稱,例如:辦活動要吃飯,就自己煮飯;到外面郊遊或烤肉,所有東西也都是自己處理。這種運作方式不僅省錢,而且大家都參與得很深,創造更多的回憶與趣事。
由於臺師大海外校友人數越來越多,光北美地區便已成立了12個校友會,校友想回饋母校的捐款需求也跟著增加。2019年8月,由美國聖地牙哥校友會的陳秋山學長(物理系49級)、陳正茂學長(生物系47級)等4位校友,規劃籌設臺師大北美基金會,並於2020年4月獲准設立,且是通過美國國家稅務局認證,為501(c)(3)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
北美基金會從籌設、創立,到交由現任董事長林金滄掌舵,這中間的傳承,藏著一段師生情誼與世代交接的佳話。
林金滄說:「陳秋山學長是我大四時的老師,他當時剛好回國教了1年書,後來成立北美基金會的時候,陳學長邀集各地校友會的會長參加,我就被點名了。」由於林金滄是工程師出身,做什麼事情都很理性,再加上籌設基金會的學長姐們希望能由年輕世代接棒,因此,各地的校友會都很支持他當董事長。2021年,林金滄走馬上任後,北美基金會開始真正運作。
帶領北美基金會走過草創 集結善心回饋母校
「北美基金會剛成立時,只有簡單的outline,但依照我們辦校友會的經驗,應該還要有一些規範,所以,我們就開始撰寫章程,並思考如何處理校友捐款。」林金滄在基金會內,成立了投資委員會及審議委員會,除了將校友的善心願舉完整傳回臺灣外,也希望能將幫助範圍從臺師大在校生,擴大到提供學弟妹赴美發展時所需要的資源。
北美基金會也複製北加州校友會的成功經驗,架設官網及捐款網站,除了方便校友或認同臺師大的各界人士線上捐款,也希望能吸引校友到附近的校友會走動。林金滄說,希望北美校友看到網站後,可以回想起過去的求學時光,「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就是受到很多人幫忙,尤其在念大學的時候,受到校內師長以及善心人士的捐款照顧。我們希望當校友們有能力回饋的時候,有一個捐款平臺可以幫忙。」
林金滄以協助成立「洪陳慧美紀念獎學金」為例:這是臺師大國文系57級洪陳慧美學姊在美國因故去世後,她的先生、美國北達科他大學(UND)校友洪章夫博士,為了紀念她所設立的獎學金。由於洪章夫博士之前曾設立過美國大學的一個留本(永續)獎學金,覺得這個概念很好,因此,向北美基金會尋求協助。基金會內部評估後覺得可行,又經多次來回討論後,成功設立了「洪陳慧美紀念獎學金」,用以資助國文系校友,或是臺師大編制內講師與助理教授赴UND進修博士學位。
林金滄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建立起校友們對北美基金會的信任感。北美基金會裡面的董事,都是由校友們義務擔任的無給職,所以,校友捐給母校的錢,也都是百分之百給我們學弟妹。後來,洪章夫博士的兒女也陸陸續續捐了一些錢過來,這就是信任的開端,也是信任的延續。」
由於美國稅法規定,退休人士到了一定年齡後,可將一部分退休金捐出來,以獲得免稅優惠。「他們可能把錢捐給附近慈善機構、政治團體,也有可能捐給學校。」他說,為了成為在美退休校友心中的「第一品牌」,北美基金會目前已針對不同捐款需求,設計一些套裝方案,像是「臺師大校慶捐款」、「臺師大學生獎學金」、「北美臺師大學生獎學金」、「臺師大校園擴建基金」、「臺師大高等學術研究與新一代技術研發基金」等,捐款人只要選好捐款標的,就能馬上提供所需的文件和服務,達到彼此互利雙贏的目標。
敞開心胸多方傾聽 創造職涯無限可能
回首過往,林金滄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或才能,要如何發現這種才能?必須先開闊你的心胸,去嘗試各種東西。然後選定要做的事情之後,就要很堅持、很有毅力的完成它。」他勉勵臺師大學弟妹,「天生我才必有用」,至於要怎麼用?用到什麼程度?這就是毅力問題。
林金滄坦言,在職涯過程中,他也遇過低潮和挫折,當服務的公司被收購,他的部門也跟著被關掉。他說,若一直困在原地想:「為什麼是我?」那一點都沒用,反而應該思考,面對大環境的轉變,你有這個專業技術、這個技能,那下一步該怎麼走?這就是考驗信念和毅力的時刻。他說,遇到困難時,要想辦法去解決、往前看,才會找到出路。
而回顧他的跨域學習歷程,他建議學弟妹要敞開心胸,多看多學,多跟業界成功人士交流聊天,才能學習他人成功的地方和經驗。他說,自己原本的個性很內向,是在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他認為,海外校友會的功能,也是增加校友們見面和互相交流的機會,比較年長的校友人生歷練較多,就可以跟年輕校友傳承經驗。
校友是學校長遠發展的基石,也是智慧與經驗的領航者。在林金滄的掌舵下,臺師大北美基金會將承載著校友和各界師大人的期許,持續協助母校推動國際學術與師資交流活動,建立產學合作、發展跨域整合、加速數位轉型,共同開創嶄新燦爛的高教新局。(撰文:曾秉芳/編輯:楊雅雯、吳韋諒/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