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5月27日舉行111學年度畢業典禮,吳正己校長頒授藝術學名譽博士學位予「現代水墨畫之父」劉國松講座教授,劉國松教授期許畢業生勇敢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上起步奔跑,以自己視野觀看這個世界,以不同方法來表達自己思想。他以自身經歷為題分享,以下為演說逐字稿:
感謝母校的栽培,及授予我名譽博士榮耀。
1949年,我跟隨遺族學校輾轉來台,進入師大附中讀書。高二時,我以同等學歷考取了師範學院藝術系,也就是今天的師大美術系。我的命運因此改變。
在師大的四年中,要感謝的人很多,我要特別感念其中三位老師。首先感謝朱德群老師,他是我一生對我影響最大的人,當年他贈與我的油畫箱,激勵我認真創作;感謝廖繼春老師,收留大四被趕出宿舍的我,並鼓勵我和同學們成立「五月畫會」,發起了現代藝術運動;更要感謝虞君質老師的一句:「一切的藝術來自生活」,讓我思考藝術的本質問題,對後來的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我心中,還有幾位不能遺忘的恩人,雖已不在人世,我仍然想借此次機會,向他們致上最高的感恩之意。
當年戒嚴時期,現代藝術運動一度被捲入高敏感的政治事件中,後來卻不了了之;當時的我實在感到不解。三十幾年後,才知道是因為張隆延教授從中斡旋,為我們解釋與擔保。從此,臺灣的現代藝術運動走入了康莊大道。
再來我要向余光中兄和李鑄晉教授致意。李鑄晉教授是美國的美術史教授,光中兄介紹我們認識。我的藝術因為他的推薦而被國際藝壇所認識。他們一直都是我藝術強力的支持者。
我於1971年赴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執教,後任系主任。1992年退休後,朋友們留我在香港,家人要我去美國,但我還是堅持回臺灣定居與教學,2010年,我受邀回母校師大任講座教授。作為流浪四方的「一個東西南北人」,臺灣終究是我這一生住得最久、感情最為深厚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鄉。
最後,我想藉此機會重申這一生的理想。我對水墨畫現代化的教學,推廣與創作,迄今已經超過一甲子。我常提醒我的學生,人類的文明史,是由兩類人創造出來的,物質文明,是科學家創造的;精神文明,是藝術家創造的。繪畫是一條非常艱苦的路,需要不斷的努力,堅強的毅力,超群的思想,獨到的眼光,偉大的抱負和過人的才智,任何一個成功的藝術家,沒有不具備這些條件的。
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眼看各位年輕人將勇敢地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上起步奔跑,以自己的視野觀看這個世界,以不同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你們的起步是前途無量的。我在欣喜之餘,也願給各位致上最誠摯的祝福。(撰文:校園記者社教115羅卉昀、藝術學院 / 攝影:公事中心張適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劉建成院長宣讀「頒授劉國松教授名譽藝術學博士學位表彰辭」
劉國松教授,1932年4月26日生於安徽,祖籍山東青州。1949年來台定居,1951年考入本校前身-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並以第一名畢業。
劉國松教授1956年創立五月畫會,積極推動現代水墨運動,被譽為「現代水墨畫之父」。60年代起,從中西合璧重回紙墨世界,提倡「中國畫的現代化」運動,開發各種拓墨技法,提出了「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舊的;抄襲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襲中國的」,創建了本土的抽象水墨畫,其鮮明的藝術主張對東方畫系的水墨藝術影響深遠。
1963年期間進行「大筆觸」創作,創造獨特的「抽筋剝皮皴」技法,並漸漸走入國際,至歐美訪問及客座。1969年受美國「阿波羅 8 號」太空船之地球照片影響,開始創作「太空畫系列」,首幅〈地球何許?〉獲美國國際美展繪畫首獎,隨後作品受國際肯定及典藏。
劉國松教授在國內外亦榮獲許多最高榮譽的獎項,如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藝文終身成就獎」、美國文理科學院外籍院士,為首位華人畫家獲此殊榮,其藝術成就馳名國際,廣受肯定與尊崇,亦為本校傑出校友,堪為師大人之表率。
劉國松教授的事蹟符合本校「學位授予法」第14條規定:「在學術或專業上有特殊成就或貢獻,有益人類福祉者。」本校爰依該法第15條規定,組織名譽博士學位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頒贈劉國松教授本校名譽藝術學博士學位,表彰其對藝術與人類社會的重大貢獻。
劉國松簡歷
劉國松(1932年4月26日-),臺灣畫家,被譽為現代水墨畫之父。14歲在武昌開始學習傳統國畫,20歲改習西畫。1949年定居臺灣,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任、美國愛荷華大學與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客座教授、臺南藝術大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多所重點大學與美術學院的名譽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座教授。2002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傑出校友。
早年生活
美術現代化推動
走出國際
在臺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