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190人
圖 新聞投稿
2023-04-29
從信仰找回家人 通識教育影展《神人之家》映後座談
圖
通識教育中心邀請盧盈良導演分享紀錄片《神人之家》創作歷程。
圖
國文系范宜如教授、盧盈良導演、通識教育中心王銀國教授與現場觀眾合影。
圖
現場觀眾認真聆聽座談。
圖
圖

臺師大通識教育影展於4月25日登場,由國文系范宜如教授主持,邀請紀錄片導演盧盈良進行《神人之家》映後座談,向觀眾分享自己離家二十多年後返家,在拍攝過程中,重新審視家庭關係轉變的歷程。

《神人之家》為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作品,描述盧導演過往的家庭記憶。能與神明溝通的哥哥,從小成為為信眾來問事的對象,但即便如此接近神明,一家人卻沒有受到眷顧。成天賭錢的父親在外欠下大量債務,沉重的欠債壓得盧盈良喘不過氣,寧願一個人到台北孤單地生活,也不想承受鬱悶的家庭氛圍。

盧盈良從華南高商廣告設計科、臺中技術學院設計學系,一路念到臺藝大電影研究所。被問到喜歡電影的契機,他向聽眾分享,學生時期在MTV打工,負責放映影片和監看畫面。當時,他看了法國導演盧貝松的《碧海藍天》,深深地被電影吸引住了。

「電影可以帶我到另一個世界,去哭、去笑、去快樂、去失落。」從原本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到逐漸愛上影像的魅力,盧盈良找了臺北的製作公司,從學徒開始做起,憑著頑強幹勁,踏上成為導演的路途。

盧盈良導演表示,這部紀錄片真的是「神展開」,一開始並沒有預期會得到熱烈迴響,不僅入圍瑞士真實影展國際長片競賽,還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剪輯。從影展放映到戲院,他認為這一路走來,是觀眾療癒了自己與家人。

「電影帶著我離開,也是電影帶著我回家。」一開始回家拍攝,盧盈良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拍攝想法,只是趁著這個藉口回家,躲在巨大的攝影機後面,替自己留下一些家裡的記憶。拍到後期,為了結案補助費用,才開始有製作成長片的想法。

拍攝中後期,盧盈良意識到自己和家人的關係改變,開始有想入鏡的念頭。「在那些重要的時刻,我會想要跟我的家人在那個當下共處。」與父母到照相館拍照、帶從未看過海的母親完成她的心願,盧盈良覺得,這些片段最後能呈現在影片中,都是一種緣分。

母親曾打電話給盧盈良,說姪子很喜歡他在家裡拍攝,因為在鏡頭的注視下,一家人都比較不會吵架,少了平時劍拔弩張的氣氛。母親想讓盧盈良回家時,也會問他要不要回來拍什麼場景,攝影因此成為家人之間的溝通方式。

座談會現場,觀眾分享他第二次觀賞《神人之家》的心得,詢問導演在拍攝後有沒有感受到神明的幫助。盧盈良表示,自己只是想從這部片回望自己生命中的空白,以及和家人重新建立關係,這些經歷讓他覺得「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被神眷顧了。」(撰文:校園記者社教115羅卉昀∕編輯:張適∕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