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國際事務處與日本國際教養大學 Dr. Kuznetcova教授合作,於2023年2月4日辦理Unity的教學工作坊。工作坊由科技系徐翊堯同學與周家如助理負責,並延續先前科技系辦給師培學院的資訊與通訊科技工作坊,目的是為了使更多學生能對科技融入教學產生興趣、了解內涵並進行後續應用。
此次工作坊的特點之一,是在策畫之初就希望參與的同學能在5小時工作坊中,從了解理論背景、實際操作學習Unity,並以當日所學的理論框架,結合使用Unity的經驗,進行討論與發表。又因為許多同學們幾乎都沒使用過Unity的經驗,徐翊堯同學與Dr. Kuznetcova教授表示,活動相當具有挑戰性。
工作坊一開始,Dr. Kuznetcova教授向參加的師生介紹教育科技的基礎理論與其應用發展,並提到“ The future of Taiwan depends on how effectively Taiwanese people can use technology.” 而這也代表大家需要思考如何在教育中培養我們的學生具有科技的素養及技能。在介紹教育科技的理論時,包含先個別說明影響教學的科技知識、教學知識與內容知識,並在TPACK架構(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中解釋其交疊所交產生的意義。
Dr. Kuznetcova緊接著介紹與教育科技相關的三種理論觀點,包含維高斯基的近側發展區、庫柏的經驗學習以及西蒙斯的聯通主義;最後,在應用發展的部分,介紹了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s)、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以及製作上述環境的Unity平台。
在操作學習Unity的階段中,科技系徐翊堯同學介紹基礎操作與專案架構,並讓參與同學能實際製作出自己的虛擬世界。徐翊堯同學表示,本次的Unity工作坊,主要是讓參加的同學們,先從系統的觀點了解Unity的專案架構,接者教大家取得自己的場景,也就是360度照片,再到創建場景,及透過觸發改變場景等功能的教學。雖然一開始害怕大家在使用Unity時會覺得很困難、覺得不好操作等問題,但參與同學最後的回饋,都讓科技系能在下次舉辦活動時能再精進教學。
最後的分享階段,則讓參與同學分組進行討論,並以當天所了解到的TPACK架構及理論觀點從科技知識、教學知識與內容知識的面向來建立自己的教學。
地理系呂季衡同學表示,透過工作坊的學習,使他更了解Virtual Worlds的應用,並且可用於結合都市地理空間規劃的教學。而為了能製作出更符合教學現場的教材,他很期待有進階的工作坊。
宋祖賢同學分享課後心得表示,從TPACK的架構來規劃整個教學活動,並透過Unity整合不同的教學媒材,將能讓學生以更多元的方式培養相關的科技知識與能力,且達到即時的互動、學習和反饋。而這樣的學習過程將能訓練學生的科技素養,並帶給學生更完整的學習脈絡。
科技系碩士班林美雯同學表示,參與本次工作坊,除了對Unity有基礎認識,在短時間內與組員腦力激盪,並與其他科系同學分享,如何將科技工具融入各自領域的課堂,對自己來說是很棒的經驗。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 Dr. Kuznetcova教授對參與者在活動期間構思的課程設計提供了回饋。 她強調,整合科技的目的是為了提供學生一個安全的空間來產生經驗和體驗某些現象。 在同學分享案例的環節,她請參與者思考如何使用Unity 和虛擬世界來鼓勵學生進行探索、社交互動和反思,而反思是學習過程中的關鍵。
工作坊下午結束,周家如助理表示,之前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只能線上與國外學校進行交流,交流項目也因此受到限制,如今疫情趨緩,終於可以邀請國外學者實體與學生進行交流對談,在交流過程中,講師不但能直接觀察學生的反應,了解學生對於哪些教育知識不夠認識,並請徐翊堯同學用中文進一步解釋,讓其他科系學生能順利理解與教育科技相關的知識理論。
她說,現在科技已與我們的生活形影不離,希望此次工作坊能為同學們在設計教學時帶來不一樣的想法,並且未來能夠實際應用科技於各自的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最後科技系主辦本次工作坊,感謝師培學院提供經費與行政資源,協助辦理先前的資訊與通訊科技工作坊,促成此次國際合作的工作坊。也感謝國際事務處支持部分經費。(資料來源:科技系提供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