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3145人
圖 新聞投稿
2023-01-05
影音》專題報導:陪伴,是給師資生最長情的告白—師資生生涯諮詢平臺
圖
臺師大在2022年2月14日為校內師資生送上一份情人節禮物—臺師大師資生生涯諮詢平臺,提供修課安排、教案設計、生涯抉擇等諮詢項目。
圖
平臺網頁設計找來經常從事偏鄉教育的美術研究所學生,通過巧手將諮詢委員的照片畫成似顏繪,舒緩版面的生硬與冰冷,賦予平臺獨特性。
圖
吳淑禎副教授說:「這些很有教育熱誠的人,就在我們師培學院培育出來的學生之中」,眾人的教育熱誠構築成一座溫暖和煦的平臺。
圖
公領109許雅喬分享,諮詢委員以自身經驗出發,提點許多研究所備考、資料整理、時間安排、心情調適,以及組織讀書會方法。
圖
黃瑞萱老師指出,個別諮詢因人而異,傾向以聊天的方式延伸話題,再回頭檢視最初提出的問題是否已解決。
圖
吳淑禎副教授研究室備有多種諮詢小卡。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是每個人的學習歷程中,必然會遇到的角色。每一位教師的養成,都是一場長期抗戰,必須經過師資生階段的遴選、修課、教師資格檢定,實習老師階段的入校實習,最後通過平均錄取率不到10%的教師甄試,才能成為正式教師。

作為臺灣師資培育龍頭,臺師大在2022年2月14日為校內師資生送上一份情人節禮物—臺師大師資生生涯諮詢平臺(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view/powerteacher-ntnu),提供修課安排、教案設計、生涯抉擇等諮詢項目,希望藉此陪伴他們走過漫長的師培之路,緩解生涯焦慮。

匯聚教育熱誠 師大人攜手共築陪伴平臺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公布的「學生數最新預測情形」,111學年國中學生數為562,993人,相較去年減少了23,921人,明年預計再減少15,057人,連帶衝擊教師職缺。而108課綱實施後,教學強調「成就每一位學生」,意味著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設計出多元化、以學生為主體課程,「2030雙語政策」的推行,對各領域教師更是一大挑戰。

師資培育學院吳淑禎副教授觀察表示,師資生的焦慮大多來自對少子化、教學方式轉變、雙語融入教學的擔憂,近3年又碰上COVID–19肆虐,使第一線教師、師資生獲取專業資訊與協助的管道大受影響。因此,平臺希望藉由傾聽及經驗分享,扮演不管需求在哪裡,都能對師資生的焦慮做出回應與支持的角色。

吳副教授回憶,平臺創建之初不僅須聯合資訊科技、心理諮詢、網頁美編等領域的專才,更希望尋找理念相近的夥伴。她坦言,由於自己不擅長資訊科技,又礙於坊間建置平臺的軟硬體設備所費不貲,難免苦於「如何將想法付諸實踐」。然而,師大資訊教育所校友、臺北市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黃瑞萱專任教師的投入,以及一句「只要是為了師大,我願意!」讓她相信,只要願意,一定能找到更多對教育懷抱熱誠的人。

有別於傳統系所介紹以教師大頭貼為主的風格,平臺的網頁設計找來經常從事偏鄉教育的美術研究所學生田明穎,通過巧手將諮詢委員的照片畫成似顏繪,舒緩版面的生硬與冰冷,賦予平臺獨特性。此外,平臺提供完整的諮詢委員資料,讓求詢者得以輕鬆瀏覽委員履歷,背後功臣則是師培學院洪儷瑜院長、陳育霖組長,以及全院教師和行政同仁的支持。同時,也特別感謝工作團隊中的黃瑞萱、師培學院研究助理蔡聿晴二位夥伴的全程協助。

吳副教授強調,「這些很有教育熱誠的人,就在我們師培學院培育出來的學生之中」平臺建置過程雖困難重重,所幸師培學院的老師們皆秉持著「建立一個陪伴教師成長的平臺」的共識,互相舉薦合適人選、發掘更多理念相近的夥伴,才得以將個別教師的熱誠,構築成一座溫暖和煦的平臺。

師資生的不安 就讓平臺幫你接住

透過訪談師資生們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平臺整理出10個諮詢主題,分別為「教師準備」、「教學∕教案設計」、「班級經營」、「學生輔導」、「行政服務∕計畫」、「帶領社團∕比賽」、「人際溝通」、「教師自我照顧」、「專業成長」,以及「生涯再擇」。求詢者可視自身情況勾選諮詢主題,若10個主題都不符合求詢需求,預約諮詢表單也提供「其他」選項,讓求詢者自行描述需求,再由平臺媒合相應專長、領域的諮詢委員,亦可選擇個人或小團體諮詢。

黃瑞萱老師以諮詢委員的角度指出,個別諮詢因人而異,通常簡單說明規則、互相自我介紹後,不會刻意圍繞在諮詢主題上,而是傾向以聊天的方式延伸話題,再回頭檢視最初提出的問題是否已解決。她也表示,她準備教師檢定、甄試的經驗更貼近當今師資生,甚至能夠和諮詢學生討論修課老師的教學風格、內容,讓學生在諮詢過程產生親切感。

「其實你的問題都會有人幫你接住!」黃瑞萱老師補充,平臺的諮詢委員專業各異,不只有師培學院教授、教學現場教師,也有廣義教育產業從業者,旨在讓學生知道教程的多面性。她強調,即便只是瀏覽委員履歷,都可能從中獲得靈感。

曾申請諮詢的公領系109級許雅喬分享,自己剛畢業時面臨生涯抉擇,不確定是否要攻讀研究所、該朝哪方面研究所前進,對於如何整理過去經驗來展現特質,也感到十分困惑。非常幸運能夠遇到有過類似經歷的委員,諮詢過程中,委員以自身經驗出發,提點許多備考、資料整理、時間安排、心情調適,以及組織讀書會方法,讓她直言確實安心不少。

減緩師資生的生涯焦慮 推動教師的自我成長

2022年2月至今,預約諮詢學生已達85人,平均每月有8至9位學生求詢。而根據「諮詢回饋表單」五點量表統計,求詢者的平均滿意度約為4.77分,大部分求詢者都表示對準備成為老師更有方向、有助於降低生涯焦慮,也能學習如何儲備教學經驗、接軌教學現場、理解教學現實面。

許雅喬表示,諮詢平臺規劃完整,不管是師資生階段、實習階段或是正式教學階段問題,幾乎都是平臺納入的諮詢主題。諮詢委員提供的建議,讓她學習到如何整理研究所書審材料,並在撰寫履歷過程中,清楚梳理過往經歷對自身專業、人格特質養成的影響。

而面對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出的「2030雙語政策」,以及2021年上路的雙語教育,引發教師焦慮。2022年10月,平臺與國際師培推動組合作,推出「雙語如何雙予」系列工作坊,邀請師培學院教授、現職中學教師分享雙語教學課程設計、教學實施,以及如何克服自身恐懼的經驗,幫助教師增能、陪伴教師應對政策轉變。

「雙語如何雙予」系列工作坊,8個場次皆採線上形式。首場於2022年10月1日舉辦,參與者更超過170人,顯見雙語政策對教學現場造成的巨大影響與挑戰。吳副教授強調,平臺因應政策舉辦座談、工作坊,是以教師生涯發展及專業認同為核心,希望支持師資生、實習老師以及現場教師,能夠在多變的職場環境中,持續學習與成長,教好每位學生,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平臺志在成為全臺教師後盾

111學年度第1學期開始,臺師大師資生生涯諮詢平臺將服務對象由在校師資生,擴大到曾就讀臺師大的實習老師、待業或代理教師,以及現職教師。服務形式則是在諮詢之外,因應政策推出幫助教師增能的讀書會與工作坊。

中程目標聚焦於長期留存諮詢委員的智慧或講師分享的經驗,並整理諮詢紀錄,建置常見Q&A列表。求詢者可先透過瀏覽常見Q&A列表,過濾可能重複的內容,幫助求詢者深化諮詢問題,期盼藉著「先解決同樣的問題,再解決個別化問題」方式,讓平臺服務更到位。

長程目標則定錨在整理教學現場的影音檔、教案,期待利用資訊科技能力,將教學資源分享給有需要的教師。此外,也將持續規劃與教師專業生涯相關的研習、線上論壇或教學甘苦談等交流活動,讓教師之間有相互鼓勵與支持的力量。111學年度第1學期已針對中學各領域類科之教檢、實習及教甄等議題,完成第一版的師資生生涯資源手冊。預計今年2月將開放「雙語如何雙予」系列工作坊的影音剪輯及相關資料,歡迎有興趣的老師查詢。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平臺期盼藉由資訊科技跨越時空的特質,凝鍊師培路上、教育現場的經驗,並傳遞到全臺教師、師資生心中,志在透過陪伴與關懷,成為他們最溫暖的避風港。(撰文:校園記者國文112陳昱辰 / 影音:教育113劉錚、人發113沈佩儀、華語114許詠甯 / 編輯:林靜 / 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