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師大文學院EMI計畫規劃系列跨文化英語講座,11月28日邀請來自貝南的Victorin Oussoi,以「Culture, Religion, and Benin's Search for National Identity」為題,帶領學生認識貝南文化、宗教習俗,及對民族認同的追求,並從中促進文化交流,增進學生英語能力。
Victorin Oussoi首先介紹貝南的地理位置及歷史,他說,貝南位於西非,鄰近奈及利亞、尼日、布吉納法索與多哥四國,南接大西洋;19世紀,貝南先後被奧約帝國、法國殖民,至1960年正式獨立,成為民主國家。
搭配影片,Victorin Oussoi接著向學生展示貝南不同部族的服裝和舞蹈,他說,多元文化是貝南一大特色,貝南擁有超過46個種族,為了部族間互相辨識,每個部族都有獨特臉部記號,文化資產非常豐富。
提到宗教,Victorin Oussoi說,貝南是多宗教信仰國家,有傳統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巫毒教(Vodoun)」等,他說明,巫毒教是在貝南起源的宗教,約有60%國民信奉,然而同樣的宗教,南北部卻存在極大差異,像是宗教儀式或寺廟,都大有不同。而大多宗教因具有領土、地理位置基礎,相對較難傳播至世界各地。
Victorin Oussoi補充,許多人對巫毒教有迷思,認為巫毒教是邪教,他解釋巫毒教教義,是充滿希望和永生,巫毒教相信死亡只是和祖先相會的過程,不代表生命結束。
關於貝南的民主統治,Victorin Oussoi說,在1960年獨立前,貝南分為三大派系互相鬥爭,導致獨立後仍發生多次政變事件,至1989年改採經濟自由主義、1990年改國號為「貝南共和國」、1996年開始民主選舉,正式放棄專權統治,貝南才成為民主國家,人民一起經歷這個轉變過程,所以對於民主特別珍惜。
演講最後的提問環節,學生詢問到貝南旅遊是否應具備對不同部族的認知,Victorin Oussoi表示,貝南人民都相當友善,關於文化和宗教的疑問都可直接詢問當地居民,但須注意的是,要避免提問有關私人生活問題,是對貝南人民的尊重。(撰文:校園記者音樂系碩士班李學淇 / 編輯:林靜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