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促進各國學生交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處於11月9日、10日兩天,舉辦手做手工皂活動。報名學生包含國際生、僑生、臺灣學生、陸港澳生等等,並將參與者利用抽籤打散至各組,給予學生們認識新朋友的機會,期望在香皂從無到有的製程中,也能促成一段新友誼。
國際事務處表示,國際生、僑生和臺灣本地學生都有既定的交友圈,即使有機會遇到彼此,也只會和已熟識的朋友交流,「但能走出舒適圈,認識新朋友、練習開口說外語很重要。」,故此次活動特意將報名者打散分組、抽離固有社交圈,讓臺灣學生能與外籍生交流,也讓異鄉學子更融入臺灣。
每位參與同學能製作兩顆手工皂,首先將皂基加熱溶化,接著倒入模型、加入調色液和亮粉,靜置約半小時,冷卻脫模後,進行切邊,即可獲得獨一無二的手工皂。成品的樣貌不僅取決於顏色,調色液滴入的位置、倒入皂基的力道及手法皆牽動著最終成果,直到脫模的瞬間才能知曉手工皂外觀,脫模前的緊張與期待也為活動增添樂趣。
遇到不諳中文的朋友,同組組員努力使用英語互相給予製作建議,也藉機在生活情境中教學中文;在等待手工皂冷卻的時間卸下害羞,熱絡交流生活與家鄉趣事。
來自美國、就讀翻譯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的熊啟倫初來乍到,提到要去銀行辦理開戶,詢問組員是否有推薦的銀行,來臺多年的國際生及臺灣學生紛紛分享開戶經驗,發現臺灣人常因發薪水需求,而配合公司辦理新的銀行帳戶,雄啟倫驚訝表示「美國沒有這種情況」,微小細節也能發掘文化差異。
英語研究所三年級的越南學生芳草說自己一直期待做手工皂,回想在臺時光,認為自己平時沒有太多與臺灣學生變熟的機會,在活動中能夠認識新朋友是個意想不到的收穫,非常開心。(撰文:人發112黃沛晴 / 編輯:林靜 / 核稿:胡世澤)